天宝年间落叶凋谢

第四百四十二章 九九八十一难,终会圆满(第2页)

 现在李适之是太上皇,若还像以前一样随意去大臣的家中,于礼仪不符。

 “这……会不会有损皇室威严。”

 李适之眼中激动之色一闪而过。

 “不会,只是区区小事。”

 李瑄拉着李适之的手,让李适之莫要多心。

 李适之痛饮一杯酒,在这节日里,显得更加欢快。

 虽然李瑄为李适之开后门不符合规矩,但传到民间,人们对至尊的孝心所感动,没有不称赞的。

 还有人将永春门到武德门这条道,称之为“父子道”,是皇帝与太上皇父子关系的标杆,也是一种见证。

 大唐以孝治天下。

 实际上,在李瑄之前,所有崩塌。

 而李瑄以身作则,感人肺腑的事迹,令天下人更重视德孝。

 那些关于孝顺的古言,也不再停留于书面上。

 元正日下午,李瑄起驾,照常去兴庆宫见李隆基。

 李隆基还活着,是名义上的太上皇,李瑄的义父,他就算做样子,过年时也要去见一下。

 实际上,李瑄每年的元正、元夕、清明、端午、中秋、李隆基寿诞、春至、夏至、秋至、冬至,他都会抽空去一次兴庆宫。

 哪怕李隆基不给他好脸色看,他也会笑脸相迎。

 他的心胸,怎么会在意一个完全失去权势的老头?

 “高翁,现在雕版印刷坊已经在所有郡开设,正进一步在县中设立,培养雕版工匠,是高翁的苦心经营,才有千秋万代之福祉。”

 高力士来兴庆宫的兴庆门迎接李瑄。

 他现在更老了,头发花白,据说眼睛也有些模糊。也就是俗称的老花眼。

 李瑄没忘记高力士曾经对他的帮衬,在高力士拜见后,拉着高力士一起,到兴庆宫见李隆基。

 一路上,还向高力士说起印刷之事。

 “活字印刷,是至尊的功劳,老奴可不敢贪功。是至尊高瞻远瞩,借老奴之手将雕版印刷推广下去。”

 高力士连忙摆手。

 不敢再去承担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广雕版印刷术的功绩。

 高力士毫无疑问对李隆基忠心耿耿。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历史上的高力士即便被流放到五溪,受尽磨难,遭人冷落嘲讽,也没有改变秉性与忠心。

 在得知李隆基的死讯后,更是面北吐血而亡。

 即便有先入为主的忠心,高力士也不能否认李瑄是位仁义之君。

 从来不会因为喜怒去责罚无辜之人。

 除贱为良,看似残酷,实则为仁。

 “活字印刷是高翁发明的,雕版印刷是高翁推广的。没有人能夺走你的这份荣誉。我朝新编著的工匠录上,会将高翁的名字永远铭刻。”

 李瑄拍着高力士的手说道。

 对他来说,发明活字印刷术,不过是锦上添花,微不足道的事情。

 而高力士真正去推广雕版印刷术。

 十几年时间,尽心尽力。

 没有高力士奠定根基,

十几年如一日地培养雕版工匠,李瑄不可能在刚登基不久,就在所有郡中设立印刷坊。

 要知道,世家门阀的破碎,从来不是“杀”。

 门阀之所以是门阀,是因为他们垄断知识。

 当雕版印刷普及,更多乡学设立以后,门阀就会彻底消散。

 贵姓也不再尊贵,小姓贱名也可以杀出重围。

 “高翁安心!就当是君无戏言。我可不能出尔反尔。”

 李瑄见高力士说不出话,又向他安抚道:“天地变化,日月重开,是圣文神武太上皇的时代,是我的时代,也是高翁的时代。是天下间千千万万百姓的时代,我们共同缔造历史,延续盛世。”

 “呜呜……”

 高力士感动地老泪纵横。

 他真切地体会到李瑄的魅力,一个为人君者的心胸。

 身为宦官,无子嗣后代,唯一的信念就是在史书上留下好名声。

 蔡伦的品德虽然有争议,但因革新造纸术,使文人士子无不纪念他。

 能快速成书的印刷术,辉煌程度不下于造纸术。

 高力士虽然伴随李隆基“失去权利”,但他一生并没有仗着权势滔天欺凌他人,也没有玩弄权术。

 反而多推荐贤良,又多次犯颜劝谏。

 他最大的毛病,就是没大没小的收取别人赠送给他的金银珠宝、豪宅田地。

 而且高力士对钱财也不在意,肆意去赏赐。

 还有就是高力士为李隆基拉皮条。

 如果李隆基不是看着杨玉环两眼放光,高力士断不可能去这么做的。

 但这些在高力士盖棺定论后,影响不了他的功绩。

 可以想象,后世的高力士会有一个比肩蔡伦的历史地位,和更好的名声。

 这一刻,高力士也不再埋怨李瑄夺走李隆基的江山。

 或许大唐江山在李瑄手中,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兴庆宫,跃龙殿。

 此刻跃龙殿中,李隆基儿孙满堂。

 元正日的时候,诸王公主、皇子皇孙必然要向李隆基拜礼。

 两年时间,他们已经接受小宗代大宗的现实。

 他们自知斗不过李瑄。

 哪怕李瑄“夺”走他们的耕地、果园,释放他们的农奴,他们也只能干看着。

 在他们看来,李瑄能让李隆基安享晚年,是仅剩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