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落叶凋谢

第四百四十一章 佛祖、道祖的奴隶,迎接百国盛会(第3页)

 哪有锦衣玉食的女道士呢?

 “陛下圣明,只有将寺庙、道观的佃农纳入户籍,才算真正的除贱为良,国家也可以新得一部分税收。”

 韦伦激动地向李瑄拱手道。

 他听出李瑄弦外之音,明白圣人是赞同整肃天下的道观、寺庙。

 “此事交由韦御史去做,制定策令,使地方郡守、县令,对寺庙、道观的耕地进行严查,将佃农重新纳

入户籍。愿意还俗的尼姑、僧侣、道士,将赐予土地。寺庙道观之中,胆敢乱用私刑,不遵从者,立刻逮捕、重惩!”

 “允许寺庙、道观留下足够僧侣、道士耕种的土地。执法之事,务必要结合实际,切莫徇私枉法。”

 见文武百官没有说话,李瑄将这件事委托给韦伦去做。

 他已经说得很明白,那些贪得无厌的僧侣、道士,才是背叛佛祖、道祖。

 他没有弃道、灭佛之心,只是在整肃风气。

 在有些方面,李瑄是肯定寺庙、道观的。

 比如在慈幼堂未成立前,一些寺庙会收留弃婴。

 这才是功德无量!

 文武百官也没有理由去劝谏李瑄,更碍于李瑄至高无上的权威。

 相比于对付豪强大族,整肃道观、寺庙将会轻松许多。

 不出意外,最少有数十万户百姓会因此被纳入户籍之中。

 “臣遵旨!”

 韦伦领命后退回自己的座位。

 “启奏陛下,除贱为良之后,南方也趋于稳定,现每个都督府都有两万以上兵马,没必要如此。而两京地区,兵马不足。枝强干弱,当调遣一部分都督府的兵马,至两京地区。此谓合理的兵马分配。”

 新拜为宰相的颜真卿在韦伦退下后,出列向李瑄启奏道。

 颜真卿刚从安西归来不久。

 他长期在军队之中,对军中之事敏感。

 “朕已决定将柏海军中的神策军调回长安,为神策卫禁军。听卿之言,可从汉中都督府、武陵都督府、襄樊都督府、广陵都督府、宣城都督府、东阳都督府、余杭都督府、黔中都督府各调五千精锐,至两京地区,加入天策卫、神策卫。”

 李瑄认同颜真卿的建议,心中也早有计划。

 现在禁军除了羽林军、龙武军、飞龙禁军、金吾卫这一万兵马外,只有三万天策卫。

 所以李瑄才将神策卫分离柏海军。

 南方除了南海、蜀郡外八个都督府,每个都督府都是五个军。

 每个军四千兵马,各挑选一千精锐回两京,增强中枢,不会对地方造成多大影响。

 一万五千兵马,可以掌控住局面。

 回京的四万兵马,有三万加入神策卫,一万加入天策卫。

 使两卫各有四万人。

 加上关中地区、河洛地区的府兵。会使两京地区有足够多兵马。

 方便今后征伐的时候,调遣禁军出征。

 “诸卿可有异议?”

 安排完毕后,李瑄向文武百官询问道。

 “臣等无异议!”

 调兵回中枢,增强中央军兵力,对国家是好事。

 李瑄点了点头,吩咐兵部确立调动信息。

 天策府已经完成框架,都督四年一换,届时李瑄会在南方最少挑选两名都督,升职入天策府中。

 然后提拔新的都督。

 不够升迁的都督,会转换地区。

 年龄过大,李瑄会劝说他们回长安、洛阳养老享福,为后面的将领腾地方。

 “赵尚书,现如今各国国王、酋长、使节,已陆陆续续到达长安,你和鸿胪卿要妥善进行安置。”

 “按照各地文书,明年三月之前,使节会尽数到达长安。确定于三月初五,在花萼相辉楼举行百国大宴,向天下诸国展现大唐的威名,使诸国尽心侍奉于唐,按时纳贡,不敢侵犯。”

 李瑄开始确立明年的一件大事,向赵奉章吩咐道。

 举行百国盛会,不是他想听“天可汗”,而是类似于一场亚洲会盟,正式确立以大唐为主的领导地位。

 增进大唐的外部交流、经济商贸,以便于接下来计划井然有序地进行。

 外部安稳,才能致力于内部稳定发展。

 大唐要大赚周围小国的金银珠宝,用以发展大唐的工商。

 “回陛下,臣和鸿胪卿已在筹备此事,一定会彰显天朝上国的礼仪和大唐的风采,使万国服膺……”

 赵奉章出列向大唐回禀。

 自大唐立国以来,从未有过这种盛况。

 即便太宗皇帝被称为“天可汗”的时候,也远远不如今时今日。

 大唐灭东北、西南,一举奠定无上声威。

 许多国王冲着李瑄的“天将军”的名头前来。

 在西域的时候,李瑄留下太多传说。

 不管是仰慕,还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一众国王酋长到长安拜见天

可汗,才算心安理得。

 “盛会虽然重要,但不可铺张浪费。如隋朝一样,将丝绸包裹在树上,不过是徒增耻笑。户部对此次大宴要有严格的预算,不要超过。”

 李瑄向赵奉章叮嘱道。

 他可以去天中洛阳,到达更壮丽巍峨的明堂,接受百国朝拜。

 这样更体现天子的尊贵。

 但一来一回,会劳民伤财。

 毕竟是搬迁中枢的大事。

 但比华丽更具魅力的是威严,让百国看到大唐的无上威严,比看到那些包裹着丝绸的树木,更有冲击力。

 “臣遵旨!”

 礼部尚书赵奉章和户部尚书韦见素同时向李瑄拱手。

 在朝会的最后,李瑄再次点明对常平仓的建设,务必要尽快做到常平百货。

 还有慈幼堂、乡学的建设,拼音、数字的普及,以及各县印刷坊的建立。

 “退朝……”

 “恭送陛下……”

 一场望日大朝会落幕,文武百官送别李瑄离开太极殿。

 此次朝会韦伦所提出对寺庙、道观的整肃,使百官觉得又是一场大动作。

 自古以来,一旦统治者对佛、道产生不信任,绝对可以生杀予夺。

 但李瑄只想整顿风气,将不属于寺庙、道观的东西拿下来,使大唐增加更多税收,使更多百姓能摆脱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