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落叶凋谢

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隆基的赏赐,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页)

 他心中嫉妒,贵为首席宰相,都没见过这样的赏赐。

 大臣们只能随着杨国忠赞叹李隆基。

 “右相,令工匠迅速将勋章制好,赏赐安西军、北庭军、以及安西诸部、诸胡部军功丝绸三十万匹。赏钱一百万贯,由天水王封赏诸军。两京府库抽调绢钱,迅速向安西转运。”

 李隆基再次向杨国忠吩咐道。

 他想安西北庭士卒养精蓄锐后,继续西征,就必须给予丰厚赏赐。

 李隆基不考虑仓库的负担,每年收取这么多绢钱税收,足够他挥霍。

 更何况还有杨国忠为李隆基“搞钱”。

 杨国忠精通算术,他心中在合计左武库和右藏库的捐钱数量。

 左藏库和右藏库都是太府寺下辖部门,左藏库主要接收租赋收益,而右藏库则负责接收地方郡县给中央的贡品。

 不仅是长安,在洛阳也有左武库和右藏库。

 杨国忠为表示自己的能力,在他拜相后,将左武库的粮食,全部换成绢,并带着李隆基参观,使李隆基龙颜大悦,深信杨国忠的能力。

 至此,李隆基挥霍无度。

 殊不知,此时的收入,已比李瑄拜相的时候减少不少。

 在天宝八载,李瑄任宰相的时候,天下诸色米一亿一千八百六万二千七百二十石。和籴二百一十三万九千五百三十石。

 为历史之最!

 此时大唐虽有不少沦为农奴,或为黑户,但依旧有上千万户家庭纳税,是唐初的四倍。

 加上开元的积累,才有大唐的富庶。

 但万事万物,一旦规律被

破坏,就不复存在。

 去年的时候,大唐的税收一千零十七万贯。

 要支撑整个国家的朝廷命官俸禄、补给地方的军饷,以及国家各种用度。

 李隆基一下就奖励军队一百万贯,加上众多绢的赏赐。

 今年绝对入不敷出,但老本足够吃。

 最关键的是,虢国夫人一个豪宅,号称费钱二百万贯,虽然史书有夸张的成分,但五杨的奢靡无度是一定的。

 最终,经过杨国忠的计算了,顺着李隆基的心意,为安西北庭将士准备绢钱赏赐。

 只要心黑,对杨国忠来说,缺钱的时候很容易搞到。

 他不求名垂千古,明白自己身后的评价肯定不太好,要早早享受权力,不管民间疾苦,洪水滔天。

 一声退朝,李隆基满意地离开。

 百官们下次再见,已不知是什么时候。

 年轻的时候,李隆基告诫自己要勤加政务,夙兴夜寐。

 开元后期,李隆基刚开始缺席早朝的时候,还不好意思。

 到天宝中后期,李隆基把不上早朝当做习以为常。

 退朝后,李隆基让高力士传令的时候,传诏李瑄今年夏秋之时,回归长安复命。

 李瑄打了胜仗的消息,很快就传至长安。

 百姓们难得高兴一次,他们知道天水王是天下无双的。

 一些权贵和杨国忠一样担忧,害怕李瑄重新执掌朝政,压迫他们。

 只有对李瑄“心向往之”的大臣和李适之,以及天下的贫苦百姓,希望李瑄能再度拜相。

 两年多来,李瑄的功绩又够了,他的每一步,都是常人遥不可及的传奇。

 李适之身体虽还不错,但天下阴霾,总感觉有点不对劲。

 他觉得杨氏太过分了,纵观史书,也没有这样的家族,担心国家因此出现差池。

 李泌来往于终南山和嵩山,他没和历史上一样向朝廷献赋,而是继续隐居,追求大道。

 即便长生不死破灭,心中大道豁然开朗。

 此时的李泌和朝廷没任何关系,是彻彻底底的白身。

 和众多有能之士一样,李泌也有一种国家将危的感觉。

 但他知道,国家已经腐朽,如果不能根治,只是苟延残喘而已。

 在这方面,李瑄显然比他看得更远!

 李泌在等待李瑄做决定。

 天水王府。

 裴灵溪终于收到李瑄的家书,连着两天,都能把上面字背下来了。

 上一次李瑄写信的时候,还去去年七夕之时。

 那时,李瑄还写了一首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她非常喜爱,期待着重逢。

 这一次传信战争已结束,更令她心安。

 儿女们在庭院中嬉戏,最大的李奕才四岁。

 最小的李蓁蓁只有两岁多。

 他们只记得自己的两位娘亲,根本没有父亲的记忆,哪怕是李奕,也非常模糊。

 两年前的送别,李奕只是挥了挥手,早就忘了。

 另外,他们知道祖父李适之非常疼爱他们,带他们去东市玩耍。

 李瑄一人之威,就足以使天水王府成为与杨氏并肩的家族。

 也是五杨在城中不敢招惹的存在。

 不仅仅是贵妃袒护,还有李瑄确实不好惹,当年工于心计的李林甫被整得太惨了。

 裴灵溪和霜儿,等待夫君九月回来。

 李瑄在信件上,已经标有回来的日期。

 时间转瞬到五月,杨国忠从蛛丝马迹上,察觉到安禄山的粮草、兵器有问题。

 有囤粮草兵器的嫌疑。

 而且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越来越深,安禄山也对这个宰相非常不屑。

 视之蔑如也!

 把杨国忠当空气,这就是安禄山对杨国忠的态度。


 杨国忠再次恳请李隆基,罢免安禄山的职位,认为安禄山掌握范阳军十二年之久,范阳军已经成为他的私兵。

 笃定安禄山必谋反,并一连串说出好几点可疑之处。

 李隆基听杨国忠一说,心下有疑。

 随即,李隆基派遣中官辅趚琳去范阳侦察。

 但是宦官基本上全是利欲熏心的贪婪之徒,辅趚琳也不例外。

 由于安禄山在长安有细作,提前得到风声,他在安阳迅速安排一番。

 等辅趚琳来了以后,安禄山直接赠送其一箱金银珠宝。

 辅趚琳只是随意一看,根本没有去太远的地方,回长安以后,对李隆基大讲安禄山忠心耿耿。

 李隆基已经在心里认定将相不和,互相攻击,轻飘飘将此事揭过去,并更加相信安禄山。

 杨国忠非常无奈,他只能暗中派人调查,寻求更有力证据。

 范阳。

 “杨国忠这狗娘养的,整日在圣人面前说我坏话,我迟早将他大卸八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