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隆武朝的瓜蔓抄(第2页)

 虽然他们主观上不希望朝廷限制书院的自由,但从政多年的他们自然明白由朝廷统管私立书院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三人中方从哲曾经就有过多年在私学讲学的经历,感受自然也就也更深。

 见三人默不作声,朱由校不满地朝一旁的刘时敏说道:“将此旨意抄录给礼部尚书顾秉谦,让他明年在年度会议的时候,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是,皇爷,奴婢遵旨!”刘时敏躬身回道。

 皇帝与刘时敏的对话,惊醒了尚在权衡中的三人,见此策已经不可阻挡地会执行,便只好一同回道:“是,陛下,臣等遵旨!”

 朱由校看向方从哲说道:“此次大案,会空出来不少新的空缺,让吏部尽快拟一份单子出来交给朕审阅。另外,刑部尚书黄克缵请求致仕的奏请朕准了,就不必弄什么廷推了,吏部也尽快拟一份单子过来,朕从中挑选一个!”

 “老臣遵旨!”方从政低声回道。

 对于黄克缵的致仕请求,三人都是清楚的,想到近两年黄克缵的遭遇以及他年过七旬的年龄,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现在一下子多出了好多个品级不低的实缺,三人不约而同地微笑着互望了一眼,都明白又将是一场利益的重新分配。

 黄克缵的致仕请求,朱由校也没有为难他,虽然他也有不少问题,但大原则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朱由校也就让他光荣致仕了。

 身在官场,哪个官员身上没有一堆错处,只不过要看上位者如何利用罢了。

 只是可惜本次大案中,叶向高、朱国祯与沈潅三人因证据不足,朱由校一时还无法将他们怎么样,但有魏进忠的鼠道之法,想必离拿下他们也不会太远了。

 虽然无法拿下叶向高、朱国祯与沈潅三人,但主犯李标的恩师兼同乡赵南星朱由校可不会放过,历史上的他在当上吏部尚书后,利用京察与大考打压异己,将朝堂与地方官场变成了东林党人的一言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众正盈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