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朱棣:“还有人请教朕造反?”(第2页)
刘据(感慨地说):“朱棣老哥,你的决定和行动,让我深受启发。我亦希望我的行为能够为大汉带来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朱棣(认真地提醒):“刘据,无论你的决定如何,都要记住,权力的争夺往往伴随着牺牲与痛苦。务必三思而后行,确保每一步都深思熟虑,尽量减少无辜的牺牲。”
刘据(坚定地回应):“朱棣老哥,你的忠告我铭记在心。我将尽我所能,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正义。”
就在此时。
刘据问出了那个困惑他许久的问题。
刘据:“朱棣老哥,你是如何下定决心要造反的?”
朱棣:“会不会说话!那叫奉天靖难!”
朱棣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苦笑,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端起酒杯,轻抿一口,似乎在回味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刘据啊,你问到的问题,可是触及了朕内心深处的痛楚与挣扎。下决心造反,哦不,是奉天靖难,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像是一场漫长的内心战役,充满了矛盾、犹豫、痛苦与坚定。”
朱棣放下酒杯,目光穿过时空的迷雾,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当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日益严厉,朕的领地和权力被一步步剥夺。朕深知,一旦藩王失势,大明江山将陷入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而朝中奸臣横行,蒙蔽圣听,使得国事日衰。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能为力。”
“朕曾试图通过上书言事、劝谏皇帝等方式来挽救危局,但均被奸臣所阻。朕深感,若再坐视不理,大明江山恐将毁于一旦。于是,朕开始暗中筹备,准备奉天靖难,清君侧,安天下。”
“然而,下决心造反并非易事。朕身为藩王,有着自己的家族、领地和臣民。一旦造反失败,不仅身家性命难保,还会给家族和领地带来灭顶之灾。朕在无数个夜晚里辗转反侧,权衡利弊,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最终,朕还是下定决心走上了这条路。因为朕深知,自己肩负的是大明江山的未来和百姓的福祉。朕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陷入动荡和战乱之中。于是,朕毅然决然地举起了奉天靖难的旗帜,开始了这场艰难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