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朱棣:“还有人请教朕造反?”

 朱棣闻言,心中一阵诧异,手中的酒杯也不由自主地停顿在半空中。 

 他环顾四周,确认这不是梦境,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眼前的奇景。 

 心中虽有千般疑惑,但作为一代雄主,他迅速整理思绪,决定以不变应万变。 

 “朕乃大明皇帝,对于你所说的‘添加好友’之事,甚是陌生。 

 不过,既然你自称是大汉预备皇帝刘据,且有意探讨奉天靖难之事,朕便姑且一听。你欲造反于汉武帝,此等大事,缘由何在?”朱棣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审慎与好奇。 

 刘据的声音似乎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带着一丝急切与决心: 

 “陛下,我知此举风险重重,但汉武帝晚年迷信巫蛊,导致朝政混乱,太子无辜受冤,家族蒙难。我欲效仿陛下之奉天靖难,清君侧,安天下,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 

 朱棣听后,沉默片刻,心中五味杂陈。他理解刘据的困境与决心,也深知造反之路的艰难与血腥。 

 于是,他缓缓开口:“刘据,靖难之路,非坦途也。需有坚韧不拔之志,更要深得民心,方能成事。朕之靖难,亦是迫不得已,为清君侧,安社稷。你若真心欲行此事,需谨慎筹谋,广纳贤才,更需时刻铭记,民心所向,乃胜败之关键。” 

 刘据:“那朱棣老哥你为什么造反?” 

 朱棣闻言,眼神深邃,似乎在回忆往昔的风云变幻,他缓缓说道:“刘据,你问朕为何造反,这其实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朕之靖难,并非一时冲动,亦非为个人私欲。当时,建文帝削藩之策,步步紧逼,朕深感皇权旁落,国家将陷入动荡。朕身为藩王,有责任维护大明江山之稳定,保护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再者,朕亦不满朝中奸臣当道,蒙蔽圣听,使得国事日非。朕欲清君侧,除奸佞,以正朝纲,安天下。此等举动,虽被视为造反,实则乃是为国为民之举。 

 “然而,靖难之路,艰辛异常。朕历经数年征战,方得今日之局。其间牺牲无数,血流成河,实非朕之本愿。但若非如此,大明江山恐已危矣。 

 “因此,刘据,你若真欲造反,需深思熟虑。确保你之举动,乃是为国为民,而非个人私欲。同时,亦需做好充分准备,以免生灵涂炭,国家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