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李世民敢封他爹为太上皇,朱棣你敢嘛?(第3页)

 胡亥,作为秦始皇之子,虽在历史上评价不一, 

 但此时也难得地加入了对话:“是啊,朱棣兄,虽然我们身在历史长河的不同位置,但共同的追求与责任,让我们仿佛在同一餐桌上共餐。....悄悄告诉你,一定要防备着别有用心的皇子,比如...我!嘿嘿!” 

 刘邦,汉高祖,以他的豁达与智慧回应: 

 “朱棣,你这么早醒来,可是心中有事?不妨说来听听,我等虽已作古,但或许能为你指点迷津。” 

 汉武帝则显得更为直接: 

 “朱棣,你若是为立太子之事忧虑,不妨再听听我们的意见。记住,皇权的传承,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智慧的传递。” 

 赵光义,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之弟,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沉稳:“立太子,需德才兼备,更需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朱棣,你需细细观察,慎重选择。” 

 赵构,南宋开国皇帝,他则提醒道:“朱棣,历史上无数例子证明,太子之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你需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宋徽宗,虽在艺术上造诣颇高,但在治国上却有所欠缺,他此时也感慨道:“若我能重来,定会更加注重太子的教育与培养。朱棣,你定要以此为鉴。” 

 李渊,唐朝开国皇帝,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后世的期望: 

 “朱棣,你身为大明帝王,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不过,我相信你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悄悄告诉你,大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要不然哪天就成了太上皇了!” 

 李世民:“老爹....朕还在群里呢!” 

 李渊:“呦呵,这才当了几天皇上,就跟他爹朕前朕后的呢!” 

 就在这时。 

 乾隆又出来打趣道: 

 “哈哈哈!李世民敢封他爹为太上皇,朱老四你敢吗?” 

 朱棣:......艹! 

 乾隆:哈哈哈!老子自己封自己为太上皇!看我牛逼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