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年初五迎财神(第2页)
他想到自己一连勤政十余年,只为拯救祖宗基业,到头来没能完成中兴大业,还要被扣上一顶“残害忠臣”的骂名。
青史留名的中兴之主烟消云散,转瞬间便是遗臭百年的暴君恶名!
要是再来几件蠢事,他朱由检就要被钉死在耻辱柱上千年万年,任谁都要唾骂一句昏君、暴君!
怎会如此,怎能如此,怎该如此?!
他很想把背嵬军诸位将官召至身前,诚恳地告诉他们,自己未有谋害章献忠之意啊。
只可惜没几个人会信他是“无辜的”。
背嵬军这般酷烈的性子,杀鞑子是好手,攻大明更会是好手……
朕没有谋害章卿,朕真的没有啊!
唉!
一口仇怨之气呼出去,朱由检顿觉阴冷的寒气与燥热的火气在体内交融纠缠,整个人脸涨成猪肝色,飞速沁出的汗水犹如热炸猪肉的肥油。
他疯狂握住拳头,却始终觉得没法握紧,眼前的画面变得愈发模糊摇晃,脑后的翻转感愈发浓烈。
“陛下!”
王承恩惊呼一声,连忙伸出双手向前探去,赶在天子倒地之前扶住了。
身边的几个小太监也赶紧过来帮扶。
缓缓睁开双眼,周身依旧是片刻前的办公殿阁,朱由检接过王大伴递来的茶水缓了会。
得亏他正值壮年,精元尚固,否则刚才那一番沉重打击,能夺走他大半条命。
若是他跟皇兄一般英年早逝,使得大明进入主少国疑的状态,这大明怕是要立刻暴死。
朱由检无意中瞥见一张遗落在地的揭帖。
那是原本堆放在桌案上的小册子,是锦衣卫从市井收集而来的。
最近一年以来多有不法之徒四处散发这种时政册子,以图不轨。
等等!
皇兄英年早逝。
朱由检忽然想到这些揭帖的内容。
用一句话来概括最合适,民间野史摘录,也可以说是阴谋论合集。
先前他只当这些“段子”是民间对皇家、朝堂的胡编乱造,但如今遭遇背嵬军反乱的大事,他反而有点感兴趣了——
他记得这些揭帖的内容“包罗万象”,有一篇“文官集团”的野史叫他印象深刻。
“文官集团”篇章的主旨很简单。
就是说有明一朝,一直存在一支庞大且神秘的利益集团。
谁也不知道他们的领袖是谁。他们隐藏在朝野的背后,拥有极高的组织与服从度,直接或间接地操控大明的一切。
他们谋划着一切暗害皇帝的阴险勾当,企图把天下利益握在手里。
皇兄春秋鼎盛的年纪,为何会意外落水,又为何落水后不到两年,身子骨就垮了?
父皇在位短短一个月,因为服用文官进献的红丸暴毙,年仅三十九岁。
万历爷爷数十年不愿上朝理事,但遇到大小战事却能稳坐中央,反而稳稳活到五十八岁。
隆庆皇帝开关收关税,却仅仅在位六年便去了,死时不过三十六岁。
嘉靖爷遭遇多次生死危机,一次差点被宫女勒死,一次险些被意外火灾给吞噬。要不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奶兄弟陆炳相救,嘉靖爷只怕早就命丧火海了,而后又多次经历火灾,就好像有人巴不得他被烧死一般。
嘉靖爷一直被骂不上朝,结果却稳稳活到六十岁。
再往前的正德皇帝,堂堂习武之人,因为一次落水而垮了身子,文官大臣甚至不给皇帝换太医。
这大明皇宫就像中了魔咒一般,自从武宗落水不治后,后面的壮年皇帝一直多灾多难,仅有幼年君主才能活得好好的。
诸如此般的疑点实在太多太多。
葬送大明精锐的土木堡之变,江南之地的宁王叛乱,沿海各省的倭寇之乱……
全是藏于幕后的“文官集团”在捣鬼,他们想要杀死壮年皇帝以操控朝堂。
他们原以为张居正是他们的人,结果张相公一上台反而对他们下刀,直接惹怒了文官集团的“大佬”。
“大佬们”只是略施小计,便遥控万历爷爷抄了张居正的家。
或许是万历爷爷意识到自己误信了这帮奸臣,所以后面数十年才远离朝政,但实际上又密切关注军政大事,由此才活到五六十岁。
该死的文官集团!你们竟然要谋害朕!
袁崇焕也该是文官集团的人!
这厮明明许诺五年平辽,结果平着平着就平到京师城下。
这是文官集团在向他示威,警告他这个刚上位两年的新君老实点,别想着改革,否则随时能迎入关外的奴酋,建立新的辽、金国度!
要不是他误打误撞,屡屡在暴怒之下斩杀文臣,甚至重用阉人保驾护航,只怕已经被“文官集团”伪装成落水暴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