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万人丛中一回首

第853章 为教前驱李纳摩(第2页)

 韩世忠在阴山南麓聚兵,让李纳摩领着诸部牧民再次向黑水城杀来,于是黑水城再一次地遭了殃。 

 王伦曾经认真研究过前汉、前唐的制度,发现了这两个站在华夏王朝顶峰的朝代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对外拓土时,对异族的使用基本上是一致的。 

 细微的区别在于,刘氏汉朝喜欢封异族、主要是匈奴贵人为侯,对外征战的主力仍旧是汉人军队,而以胡人军队为辅。 

 唐朝则构筑出了一个“大唐梦”,凡突厥、契丹、靺鞨、回鹘、铁勒、高句丽、扶余诸族,只要投顺,唐朝就能保证一个富家翁的地位,而且很善于以胡人贵族领胡人兵马对外进攻,在一定时期内就形成胡人军队为主力,汉人军队为后进。 

 所以唐朝任用了相当一大批的胡人将领,这些胡人将自已视为“唐人”,甚至带着一股皈依者的狂热,心甘情愿为大唐效力。 

 这其中进一步的差距在于,刘氏汉朝的胡人最后向着雇佣军的形式转变,比如东汉数次征调内附的南匈奴、诸羌,完全不将南匈奴当人看待,逼得南匈奴数次造反,又数次被镇压。 

 而唐朝除了安禄山、史思明之外,胡人将领们已经在心理上完成对“唐人”的自我认知以及对唐朝的认同,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方式完成了汉化。 

 于是大唐灭亡后,沙陀军事集团以唐朝继承者的身份自认,契丹人的辽国在诸方面都仍旧延续了唐朝制度,而且自视为中原正统。 

 简单来说,是汉朝不怎么把异族当人看,唐朝则是一视同仁,这个“一视同仁”也不是讲究什么民族平等,而是在统治者眼里,胡人与汉人都是一样的,统治阶级平等地歧视被统治阶级,也包括胡人异族在内。 

 王伦则吸取两个王朝的优点,采取了另外一种办法,对于南北汉人,他加强“同是炎黄子孙”的宣传,强化南北汉人的彼此民族认同,而对于异族,只要你没有共同族群的概念,仍旧以部落为区分,那么新汉就认同你的部落,而不刻意强调你的族群。 

 即王伦并没有按照新中国对民族的认定和划分,朝廷不主动干涉,哪怕一个小部落,只有数百人,自认为是某个族系,那么朝廷就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