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太乙传道
十二月初的漠南草原,又一场大雪不期而至,放眼望去,四下里皆是白茫茫一片,远处的官道上,走来了几个黑点。
新汉对漠南的开发,并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潜移默化的。当初韩世忠兵出唐隆城,在岢岚府以北、大同府以西,就划定为了云中府,大致上包含了后世呼和浩特市的南部广大地区。
朝廷在漠南暂设虚府,但云中府是个例外,由于辽、金时期的云内州等已经被汉军占据,故而云中府的府治,并没有在规划中的云中县,而是放在了黄河东岸的唐隆城。
“师尊,前方七八里便到了昭君驿,可在那里稍歇!”
这几个黑点走得近了,赫然是一群六七个道人,走在前面的中年道士对一位老道恭敬地说。
“那便去驿站歇息一番!”
说话的老道人名叫萧抱珍,乃是河北西路卫州朝歌府人士,本名元升,曾受一道人传授秘箓,便在卫州立教传道。
新汉革新、取代宋朝,王伦又严格了官府发放佛道度牒制度,推行“宗教信仰自由”,萧抱珍所创的教派,就被认定为北天师道的太乙派。
王伦强行推动“宗教信仰自由”,其实是很得罪了一批宗教骗子的,江南、江西就有不少大地主阶层,妄图联络佛道人士,一如当年鼓动方腊起义一样,再次造王伦和新朝的反。
但是朝廷强行推动的还有均田令,百姓凡入官府户籍造册者,皆可以按照户籍所在地的土地多寡而分到田亩,最起码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故而这些人终究也鼓动不起来百姓,就被南下的韩世忠、坐镇江南五年的萧嘉穗给扫平了。
后来王伦亲征北伐,在大定府广召南北诸道教流派,北天师道中,就以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萧抱珍等为首,南天师道中,王伦并未似前宋那样抬举龙虎山的张家,却把包道乙与郑彪召了来。
王伦对道教的派别、教义并不十分了解,但只要是有影响力的宗教,内核总归是劝人向善的,所以等诸教派的道人前来后,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增加忠君爱国、民族和谐的教义劝导。
并且王伦许诺,希望诸教派在教义方面寻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即“和而不同”,则道教就可以在漠南传播,并在合适的机会时,由朝廷组织整理编撰《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