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327章 说奸臣,谁是奸臣?(春节快乐!)(第3页)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李贤一整个人都激动了。

 精神抖擞!

 精光外漏!

 眼神放的更亮点,是不是更容易实现愿望?

 “天后怎能这样说?”

 “这样的善举,自然是圣人的心思,没有圣人的启迪,儿臣怎么可能想到呢?”

 “圣人只是喜爱儿臣,才这样为儿臣表功的。”

 “正所谓,人死,则形灭,这么多年了,二女早就已经化为白骨两堆,虽然她们犯下的罪是十恶不赦的,但她们的形也早就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现在为她们改葬,不过是在做一件善事而已。”

 “子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圣人天后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与以往圣人的壮举来说,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但也正是因为是随手的功德,才能让儿臣提出来,儿臣也是希望为阿耶阿娘增添更多的福德。”

 功德!

 绕来绕去,李贤竟然提起了这件事,这就算是给撞到点子上了,只见这两字一出,就连怒气冲冲的武媚娘,容色都和缓了许多。

 尤其是那一双日常都很强势的眼睛,甚至都突然亮了那么一下!

 功德,那不就是佛家所倡导的教义吗?

 只有功德做得多,日后的福报才能更多,这些都是串联着的。

 更让武媚娘崩溃的在哪里?

 那就是,改葬王氏、萧氏这件事,它的性质是怎样的?

 在她看来,这绝对是不能容忍,十恶不赦的大坏事,是一定要尽力阻止的。

 但是,在大众的层面上呢?

 大臣们怎么想?

 儿女们怎么想?

 甚至是,大皇帝李治,他究竟是如何判断的?

 毫无疑问,无论武媚娘如何狡辩,改葬这件事本身确实是一个善举,为了安慰也罢,宽恕也罢,总归不是坏事。

 那么,既然是一件善举,朝野上下必定是一片欢腾,没有不欢迎的道理。

 从道义上,李贤就站的邦邦直。

 根本就没有任何被指摘的可能!

 这一番说辞,便是李贤可以想到的,最好的应对策略,既把自己给搅了进去,却又没有贪功。

 还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功于李治。

 这样当然可以让李治周全,但也会让武媚娘气急败坏,李贤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你看,我们父子两个可又和好了,你怎么想?

 你怎么看?

 你不会无动于衷吧!

 同时,李治的心思也是不可捉摸的,按照李贤对李治性情的研究,这位大皇帝一向是个色厉内荏的。

 就算是心里恨得要命,脸面上也会装的一本正经,端着一个仁善大皇帝的模样。

 而李贤同样断定,为两女改葬这件事,李治的心里也并没有那么认同,这不就是在打他的脸吗?

 这种事,他自己可以随便说,甚至是说翻脸就翻脸。

 可李贤却说不得!

 他只要是动了这样的心思,就会被李治认为是在忤逆自己,给自己难堪,同样的教训,李贤不是已经在李弘的身上看的清清楚楚了吗?

 “哼!”

 “你这个小子,竟然还说那是善事?”

 “你怎就能

确定,那一定会积功德?”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武媚娘的口气竟然有所缓和,虽然还是一副找茬的样子,可是竟然没有继续对李贤喊打喊杀了。

 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李贤猛然想起,对于现代人来说,什么福报,什么功德,都是很平常的用语了。

 早就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可对于唐人来讲,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这个时候,佛风正炽,从平民百姓再到皇亲国戚,都以祝祷膜拜给自己积功德。

 这些可都是佛学倡导的。

 甭管武媚娘这个人崇信佛教是不是真心实意,她的手上是不是沾满了鲜血,可有一样却是可以肯定的。

 在不碍事的前提下,她也可以算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随手功德也还是可以积攒一点的。

 这样,至少可以少做噩梦了。

 武媚娘态度的微妙变化,有很多人都察觉到了,最先有反应的,就是李贤的好跟班,裴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