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大刀,长矛,送到皇宫里(第3页)
而有的时候呢,就算是足斤足两的一串一千枚铜钱也不见得就可以换到一两黄金!
货币制度的败坏,多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
但是,这一切,在初唐时期还都不是问题,初唐经济强盛发达,财力雄厚,铸币,更是隔几年就要搞一次的大事,有了充足的货币量补充,市场上那些币值不足的货币也就渐渐被淘汰了。
但是,这些被淘汰的残缺货币,也不是毫无用处的,他们还是可以重新回炉,再造新钱。
这就是吴大刀这样的飞钱铺所经营的营生了。
从地上的正经飞钱铺,到地下的私铸货币,贩卖铁制的兵器甲胄,甚至还有牵线搭桥,倒腾奇珍异宝,这些都是吴老板的经营范围。
对于任何赚钱的营生,他几乎都是来者不拒的。
也正是因为做着这样一本万利的买卖,他的飞钱铺才能有强大的财源,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王勃想要弄到一点兵器,找他,就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两京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仍然有私自贩卖刀具兵器的地方,这似乎也是很正常的事。
要是没有,那些游侠儿,纨绔浪荡子,他们手里的家伙事,又都是从哪里来的?
总不能是隔空变来的吧!
当然是各有门路,都能买得到的!
大唐武风尤胜,民间的游侠儿和纨绔子弟还多得很,他们多是仗剑行走的。
殴斗,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这种情况,大唐朝廷也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只要不闹大了,就不会去管。
王勃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很成熟的计划,一切都是就地取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你明崇俨的计划是什么样的,我就反过来扣到你的头上就好了,如此简单,如此丝滑。
而现在,道具也都准备好了,数量,种类都是那么的合适。
只需要一个步骤,就可以让这个计划完美落地了!
面对即将结束谈话,准备去接货的吴大刀,王勃微微一笑:“大刀兄,请留步。”
“三郎,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你放心,我交给你的东西,都是经过了处理的,保证是找不到来源的。”
吴大刀忽然想到,还有这么一件事要讲清楚,这个时期的铁匠,往往也有一个习惯。
就好像是打造商标一样,他们个人制作的兵器,甲胄也会在不起眼的地方打上自家的标志。
而有了这样的标志,想要追查铁器的来源,就要方便的多了。
平常呢,这些兵器都是在城里小打小闹的,留着标记当然无所谓了,但是,如果要送到宫里,就必须都处理妥当了。
若是有一件漏了这样的标记,被朝廷发现,那可就要大翻车了!
“还是大刀兄想的周到,这就有劳你了。”王勃拱手,吴大刀哈哈大笑:“不费事,一点都不费事。”
“有些兵器,我让他们打造的时候,就根本没有加标记,自然也就不必费事去除,不过呢,为了以防万一,我也会重新再检查一遍的。”
“你放心好了!”
有了这样周密的安排,王勃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既然吴大刀表现的如此出色,那就要再奖赏他一个美差了!
这样的好兄弟,可不能亏待了他!
“大刀兄,你想不想进宫看看?”
哦?
现在居然连江湖人士都要往皇宫里带了吗?
王三郎的胆量,真的是越来越大了!
…………
长安城内外,到处都乱成一团。
皇宫里的,朝堂上的,江湖混的,各忙各的,王勃是自不必说,自从李贤叫了他一声大哥,他就好像是打上了一吨的鸡血,干什么都是力道十足。
神采奕奕,根本就不知道累。
为了帮助李贤完成大业,他四处奔走,要干成这样一件大事,需要准备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自从回到了长安,这还是王勃第一次这么忙碌。
相比之下,王勃效忠的主人,尊贵的太子殿下就要清闲的多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也许就是从王勃进宫的那一天开始,来顺和裴炎他们都不再光顾东宫搅局。
李贤几乎是恢复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生活。
他执着于继续做火药,除了做火药,他还尝试着把更多的火药都装填到包裹里。
为的自然是增强威力了。
只是,火药容易制作,包装密闭却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最重要的是,为了能够产生炸穿玄武门的震撼效应,李贤还要尽可能的在密封的包裹里,加上引线。
想想就可以知道,那将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你们可都要好好的干,认真的干,别看事情很小,就以为它容易,但凡有一点不合格,我都不会饶了你们!”
“听到了吗?”
“听到了~”
小太监们的回答,显然是透着有气无力,一个个的都不耐烦的很。
咚咚咚!
咚咚咚!
这都是什么声响?
是应该出现在东宫的响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