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146章 我要点校后汉书!(第3页)

 李贤一席话,立刻引起了舆论哗然。

 很多大臣们,根本就没想到李贤藏着这一招,顿时就惊讶了。

 太子他……好大的胆子!

 这么大的事,我们怎么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人群当中,包括王勃、郝处俊等一干大臣,都

用那种疑惑的眼神盯着李贤。

 很显然,他们是很不适应的。

 他们每一个人几乎都以太子身边的近臣著称,尤其是王勃,更是以大唐的第一笔杆子自居。

 这样一个人,如果李贤想要注释后汉书,怎么可以不先给王勃一个消息呢?

 而此刻的太子李贤,他的心情是既激动,又雀跃的,甚至还有几分紧张。

 注释后汉书,这可是悲情太子李贤,短暂的人生当中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也是他可以为后人称道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现在,李贤就要完成它。

 并且,充分利用它达成自己的目的!

 “没想到啊!”

 “贤儿你竟然有这份心!”

 “你刚刚为了大唐出征吐蕃,立下了不世战功,朕还以为你要休息一阵,没想到,你竟然早就已经想好了下一步的计划。”

 “有了你,真是我大唐之福啊!”

 天皇李治开怀大笑,还没说答应还是不答应,就已经是开启了朕有一个好大儿模式。

 只是,明明都是夸赞的话,听进人的耳朵里,就总是感觉不太舒服。

 当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千万不要怀疑,那一定就是不舒服的。

 对方的言语释放出来的,必定就是这个含义。

 “后汉书朕年轻的时候也很喜欢读,不过,确实有很多地方都晦涩难懂,也有不少疏漏之处。”

 “毕竟,范晔当年编纂这套书的时候,后期就在坐牢了,各方面的条件都跟不上,后汉书也没能完本。”

 “如今,我大唐国力昌盛,人才济济,确实是有余力去点校这本书。”

 “这件大事,交给你也确实是最合适不过的。”

 “想当年,朕记得,青雀当魏王的时候,也是阿耶令他特招了许多王府文学,共同编纂成书《括地志》。”

 “此书一出,立刻震惊四座,成为了一部巨著,如今,贤儿你贵为东宫太子,理应在文学上有所建树。”

 “朕支持你!”

 “说吧,你都需要什么人?”

 “只要你一句话,满朝文武随便你挑!”

 李治慷慨是说完这番话,立刻就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盯着诸位朝廷肱骨。

 朕倒是要看看,谁敢去!

 到底谁敢去!

 天皇威胁的眼神,自然是不会被李贤错过。

 当李治提起青雀的名字,魏王的名号,太子李贤深吸了一口气。

 而当李治谈起括地志,谈起,这些大臣都随便你挑的时候,李贤甚至连呼吸都瞬间停止了!

 他屏住了呼吸!

 他无法呼吸了!

 李贤确定了!

 天皇李治,真的是恨他入骨!

 青雀?

 呵呵!

 李治是不是也觉得,再次提到这个人,嘴巴有点烫?

 他甚至都不愿意提起此人的大名!

 李泰!

 魏王李泰!

 编写括地志的是他,曾经赢得了李世民独家宠爱,甚至都不需要出藩的人也是他。

 曾经令李治也颇为怀疑,父亲到底是最疼爱自己还是青雀的,魏王李泰!

 啊啊啊!

 李治居然提到了这个过世的人物,那一刻,就连他身后的武媚娘都被惊呆了!

 李泰是因为什么取祸的?

 李泰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可以相信,在场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吧!

 现在想想,如今的李贤,处境和当初的李泰确实是有几成相似。

 虽然,李泰终究没有坐上他梦寐以求的太子之位,而李贤现在已经是堂堂正正的太子。

 可是,李泰当初是万众瞩目的魏王,而现在,李贤也是万众期待的太子。

 从地位上来说,他们两个没有什么区别。

 而李泰当初之所以组织了那么一帮子人到他规模宏大的魏王府去编纂括地志,目的也并没有那么单纯。

 网络人马,凌驾太子李承乾,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那么多的大臣都在默默的支持李泰,而李泰又获得了李世民的特别宠爱,甚至,有那么一段时间,李世民甚至想让他已经年纪一大把,早就该出藩的乖乖好大儿李泰搬到武德殿居住。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暗示?

 对于太子李承乾来说,李

世民这样的举动,又代表了什么意思?

 这不就是看不上李承乾的意思!

 而这些聚集在李泰身边的大臣,他们如此吹捧李泰,当然也是看中了李泰身后站着的李世民。

 看看李泰的声势,众位大臣立刻就想到了当年的秦王府。

 这不就是另一款文治版的秦王殿下吗?

 所以说,我们只需要支持李泰就可以了,等到时机到了,李世民自然会换下李承乾,如果他不想继续看到自己当年的事迹重演的话,他就一定会这样做。

 然而……

 他们似乎忘记了,李世民他不是李渊,他可是个手段狠辣的人。

 不要被他平日里亲亲好大儿的表象给欺骗了。

 于是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缠斗,很多人包括李泰本人才赫然发现,李世民的爱,不过是在不触及他的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蓬勃的冒出来。

 而一旦你有任何不安分的想法,那么就不好意思,你也只能被贬到外地去,最后落得一个落寞而终的结局。

 作为那场夺嫡大战最后的胜出者,李治不可能不对当年之事记忆犹新。

 而当李贤提出这个意图的时候,天皇李治的心中也立刻就把李贤和当年的李泰挂上了钩。

 这一点,从他的言行里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那么,今天的李贤也将遭遇以前的李泰同样的命运吗?

 而这样一来,还有大臣们会愿意跳东宫这个火坑吗?

 可以这样说,因为李治已经抛出了让李贤随便选择的名头,那么,只要是被李贤选中的人,就可以说是他的私人了。

 而这些人,想到李泰的结局,还敢跟着李贤做事吗?

 对于群臣们的反应,李贤也是好奇的要命,身为皇帝,他都已经把明路只给他们了。

 听了这番话,谁还能不清楚,天皇李治的想法?

 谁还敢支持李贤?

 不会吧!

 不会真的有人要这样做吧!

 如今的天皇李治可以说是不给李贤一点面子了。

 让他自己点名,这不就等于是让他自己转着圈丢人是一个性质吗?

 熟悉魏王李泰故事的大臣们,谁会愿意跟着李贤冒这个风险?

 而李贤就会面对无人可用,无人理会的尴尬局面。

 到时候,他这位太子可就真的是颜面无存了!

 一个光杆司令,很快就会彻底被架空,之后呢?

 必然是想个办法被贬谪到外地,命好的,可以保留一条性命,命不好的呢,说不定被抛弃之后,很快就会一命呜呼。

 各种原因根本就不重要。

 有可能就是自己气不过,久而久之,郁郁而终。

 更有可能就是在外地遭遇了毒手,反正作为一位已经失势的太子,李贤的死活以及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也不会再有人在意。

 当面对李贤的时候,天皇李治的内心也是极度纠结的,很显然,他也很想和李贤保持良好的关系。

 毕竟,正是这个儿子,帮助大唐守卫了边疆,打败了吐蕃的强兵,他对大唐,对自己也是有突出贡献的。

 只要李贤不作死……

 只要他不作死,李治就可以和他和平相处的啊!

 天皇李治真的是有过这样的念头的!

 可惜,谁让他偏偏要作死?

 不论何时何地,李治都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太子在他的手下网络自己的人脉。

 甚至,可以说,现在的李贤比当初的李泰更加恐怖,他可是有巨大的军功在身上的!

 甚至,朝廷上明确表示支持他这位太子的大将军也有好几个!

 如果,李贤再有了文臣们的支持,可以这样说,只要是他行太宗故事,站到玄武门上,登高一呼,不需要杀人,他也一样可以成为自封的皇帝!

 李贤,现在越来越具备这样的实力了!

 不要忘记,点校后汉书的差事,可是李贤亲自提出的!

 就好像当初编纂括地志也一样是李泰为了表现自己而主动提出的一样。

 李贤对当初这位伯父的下场也清楚的很,然而,他还是这样说了,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难道不是在公然的挑战做皇帝的父亲吗?

 那么,这些还答应跟着李贤点校后汉书的大臣,他们的定位又是什么,这些大臣不会不清楚。

 也正是在

这种心态的策动下,天皇李治明明是满腹的怀疑,却依然还是表现的很开明,甚至是很支持。

 现在,在这个庄重辉煌的宣政殿上,最尴尬的,也是压力最大的,就属这些一字排开的大唐忠臣了!

 李治在看着他们,武媚娘在李治的身后,同样锐利的眼神也没有放过他们!

 而近在眼前,几乎就在他们的身边,太子李贤玩味的眼神也落在他们的身上。

 大唐最强三人组,全都在盯着他们看!

 仿佛是要把他们扒皮抽筋!

 扫视圈都是一层一层的,第一层就是李贤对大臣们的凝视,而在李贤的身后,天皇李治的视线可是贡献给李贤和这些大臣们的。

 而在已经形同仇人的父子的身后,还有隐于幕后的天后武媚娘,这一波,还没到她出手的时候,但是,微微晃动的珠帘之内,天后的拳头已经攥紧了!

 机会来了!

 天后的刀,增增作响!

 宣政殿内,满朝文武的注意力,全都聚集到了一个点上!

 一个人的身上!

 这个人是谁?

 毫无疑问,只能是太子李贤!

 只见李贤的喉结微动,紧接着,他的薄唇轻启。

 从天皇天后,再到满朝文武,几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而在这个朝堂之上,但凡还有一个人是呼吸正常的,他就只能是太子李贤!

 李治的态度已经摆在这里了,众位大臣不管是想跟着太子的,还是想往后退的,都在等着太子李贤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