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24章 避实就虚(第2页)

 而这一次,吐蕃的出兵阵容还是比较强大的,接连在四州连续袭扰,规模巨大。

 正是因为四州都被侵犯,阿史那等人才联合向朝廷上书,请求支援。

 天皇李治的意思呢,大非川一败,对于好面子还认为自己的功业已经直逼亲爹的大皇帝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

 平时小打小闹也就罢了,忍了。

 而这一次,吐蕃竟然又有大举入寇的趋势,李治便不能忍了。

 务必要给吐蕃一记重拳,至少也要报仇雪恨!

 天皇李治心眼小,可是个有仇必要的人
 



 他已经做了个计划,务必要在五年以内把吐蕃军团赶出河湟地带,夺回吐谷浑旧部所在地!

 但是,带着太子……

 还是让人有些顾虑。

 这位年轻英武的太子,看起来确实是架子还挺好的,有勇有谋的样子,可是纵横沙场多年的将军,每一个都知道,战场之残酷,绝对不是花拳绣腿就可以应付的了的。

 战场,是最检验一个人他到底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只有一张嘴的地方。

 毫无疑问,金贵的大唐太子极有可能成为唐军的累赘。

 冲锋的时候怎么办?

 敌军打过来的时候又怎么办?

 是不是还要配备专人保护他?

 “依我看,我们不妨在鄯州再休整一段时间,也让战士们能适应一下。”

 “这样当然最稳妥,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和吐蕃军团对抗的,拖着也不是长久之计。”契苾何力不无担忧的说道。

 自从西吐谷浑归顺吐蕃之后,吐蕃在河湟一带的势力就更加稳固了,他们不只是有人,有兵器,后勤保障也是更上一层楼。

 而对于唐军来说,在人数上就不占优,兵器甲胄倒是可以供应齐全,但相比而言,也比不上随用随补充的吐蕃军团。

 吐蕃帐下,吐谷浑的旧势力也不容小觑。

 吐谷浑旧部善游牧,也可以农耕,他们还有一项特长,就是制作兵器,在古代,这样的特长有的时候并不是指向矿产丰富,

 而是指向善于制作兵器的工匠人数众多,工匠,从来都是古代的硬通货,在南北朝战乱频仍的年代,甚至还有占领一座城池就迅速集结该城能工巧匠为己所用的规矩。

 唐军战败,曾经还对大唐有点指望的吐谷浑族人,也对吐蕃死心塌地了。

 而这些能工巧匠也等于是白白便宜了吐蕃军团。

 大唐边镇当然也有许多工匠,但制作的速度和数量显然是比不上吐蕃军团。

 毕竟,人家路途较短,运送这些装备也更加简单。

 所以,很多带兵的将领,遭遇这样的大战,往往也使用速战速决的战略。

 企图用短兵相接的办法来弥补战线过长的缺点。

 但大非川之败也证明了,这样的战略,但凡有一个短板,比如执意进军的郭待封,也将功亏一篑。

 “契苾将军,只是这样当然不行。”

 “但我想,避实就虚或许也是个好办法。”

 契苾抚须沉思,惊道:“避实就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