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买鹿制楚(第2页)
闻言,杨士奇这才恍然大悟道:“敢情先生是舍不得放这些年轻劳力离开。”
陆羽点了点头道:“徭役之期毕竟有限,到期之后,他们就不再受律法限制,可自行离开,若是不用工票加以限制,只怕更多人还是愿意返回家中的。”
杨士奇当即明白了过来,再也不纠结工票问题,不过他却说了另外一件麻烦事。
“先生,根据商业街的反馈,役夫们领来的工票,绝大多数都换成了粮食,可咱们的粮食储备本就不多,要不了多久,怕又要问户部要粮了。”
这个时代的穷人,对粮食的渴望格外迫切。
饶是商业街货品繁杂,可其他货品加一起,也卖不过粮食。
商业街的粮商本就不多,那里卖的粮食,大多都是户部拨付过来的,再让役夫们买下去,粮仓见底,怕又要问朝廷要粮了。
“这就不必咱们操心了,粮食储备是朝廷的责任,就算没咱们,难道朝廷招人修都,就不用粮食了吗?”陆羽蹙了蹙眉,托腮遥望东南方向,毫不在意的说道。
……
就在陆羽和杨士奇探讨粮食问题之际,远在应天的武英殿中,朱元璋父子俩也同样在谈论此事。
“父皇,户部那边来奏,国库存粮所剩不多了,这两年朝廷东征西讨,花费了不少粮食,而且新都那边也需要大量的粮食。”朱标神情庄肃,将朝廷近来难处据实相报。
而朱元璋托腮沉吟,虽没应话,却是满脸难色,显然,他已在寻思,如何筹措粮食。
想了许久,朱元璋忽地抬起头来:“标儿可还记得,之前陆小子说过,什么地方盛产粮食来着?”
“父皇说的是……安南?”朱标清晰地记得,陆羽曾说过,安南的粮食一年三熟,最是粮食丰富。
朱元璋老脸涨红,兴奋地攥着拳头道:“不错!要不……咱将这安南打下来,粮食问题不就解决了?”
“这……”
朱标却是面露难色道:“这些年,朝廷一直东征西讨,士兵们已经有些厌战了,而且国库本身粮食就不够,根本支撑不起再发动战争。”
朱元璋的脸色阴了下来,蹙眉不肯吱声。
朱标赶忙继续道:“再说云南的梁王还未打下,若是强行越过云南攻打安南,怕会腹背受敌啊!”
要征服安南,先得平定云南,这一点朱元璋自然看得清楚。
稍一思虑,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即说道:“要不……让陆羽那边克制一些,少消耗些粮食?”
他这是放弃开源,转而节流了。
朱标苦笑摇头:“这怕是治标不治本,况且新都营造事关重大,若是断了粮,怕会出大事。”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办?”朱元璋有些苦恼道。
朱标想了想,突然说道:“陆先生之前跟孩儿提过一个贸易朝贡体系,这或可一试。”
“贸易朝贡体系?这与寻常的朝贡,有何不同?”
朱元璋眉头微挑,他却是想不明白,这朝贡与粮食短缺,能扯上什么关联。
朱标赶忙解释:“贸易朝贡体系,即是将以往的朝贡外事变成经济来往,譬如,我们可以用金钱从周边属国购买铁矿石,从草原购买羊毛……以此来缔结贸易关系,这样的方式,既能加深与邻邦友谊,也能从邻邦获取我大明所需物资。”
朱元璋仍是面泛迷糊,看来听得不大真切。
朱标只好再细作讲解:“例如,我们可以从周边国家购买来铁矿石,然后加工成各类铁制工具,而后将这些铁制工具,以十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再卖回去;从草原上收取羊毛,将之制成服饰、布匹,再换取草原的牛羊肉,供应国内。”
“总之,我大明有先进技术,可以将这些原材料加工提炼,制出成品转卖出去,如此,既能换取所需资源,又能利用外部市场赚取差价。”
“这样一来,我们无需残忍的掠夺杀伐,便能通过贸易行为,为我大明获取源源不断的外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