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守城之战,南方朝廷也在坚持!(第3页)

 “青州府所辖五府,可以接纳一些人口,但终究路途远,人口多,实难尽皆照顾到位。”张方平开口道。

 “城内人口迁移如何?”万树森道。

 “倒是城内,迁移出的最多,人口不如过去十之一二了。”薛涛直言道。

 “其余人不走就不走吧。”

 “原本也是担心两江重镇真的杀进来,会裹挟民众令我们掣肘,毕竟大部分的民众,家里的儿子和父亲,都在关外为南方朝廷拼命。”

 “我们有责任顾好他们的家。”

 “但终究不能总往坏处想。”

 “躲避战祸和发展农耕,同样重要。”

 “西川行省本就底子薄。”

 万树森点了点头。

 大家也都点了点头。

 毕竟迁移三府人口,说实话,历年来也不曾如此大动干戈过。

 实在是西线战事,万树森觉得亏欠当地的民众,为了以防万一怕他们再被战祸波及了。

 “彻查金州关,龙川关以及泗州关,关内外。”

 “要确保一旦战事起,绝对没有北地的内应。”

 万树森沉声道。

 “是!”薛涛郑重道。

 “另外这西川行省北边三府的官员,一府一县只准留下一个主官,其余主官们尽皆守关。”

 “民众就在身后。”

 “我等为官者,有且必须站于一线。”

 “为后方的民众,筑起一道城墙。”

 “不求你们提刀参战,但人必须待在城楼上。”

 ……

 “送去前线的熊家的五百多人,以及一千多官员,差役和守备军中的叛逆,现在应该已经处决了。”

 “他们给西川行省,给金州府,龙川府和泗州府抹了黑。”

 “我希望三府余下的诸位,都争口气。”

 “莫要再让前线奋战的数十万西川行省走出的将士们,寒了心。”

 万树森沉声道。

 “是!”三府官员还有近百人,纷纷恭声道。

 这些天三府算是被翻了底朝天,刚刚喝茶的同僚,会被突然间带走,更有一些平日里经常在一起议事的官员,第二日突然间就不在了。

 可谓是人心惶惶。

 此刻余下的百人,算得上政治上和思想上,还算过得去关。

 但真正想平安过关。

 还要经历这最后的守城之战。

 稍后。

 万树森来到了西川关内一个院落里,在那里见到了一个老伙计。

 “你过来做什么?”

 “怎么,还打算在城楼上痛斥你那老友宋总兵?”

 “令他退兵?”

 万树森无奈一笑,看向对面坐在椅子上郑九舜。

 “我来,是因为这是我的家。”

 “从两江重镇攻城之日,就是敌非友了。”

 郑九舜平静道。

 “也是。”

 “这里确实是你的家。”

 “西川行省被你打造的固若金汤,硬生生逼的熊家没办法独吞一座行省。”

 “这大胜十三行省,谁人不识你郑九舜。”

 万树森呵呵一笑。

 “部署的怎么样了?”

 “可别忘记了中都所在。”

 郑九舜道。

 “我虽文人。”

 “但并非不通兵法的腐儒。”

 “从这西川行省北边三府出了北地的内应,我就知道,一旦战争开启,南方内部肯定不会太平。”

 “想要策应北地,大概率也是会直至中都。”

 “放心。”

 “唐晏廷留守中都的。”

 万树森沉吟道。

 “户贴制,里甲制,限行法令,排查法令。”

 “这一番下去。”

 “按理说,南方境内应该稳了。”

 “若是真还有一支北地的兵马,那就可要好好的反思一下了。”

 郑九舜平静道。

 “你是担心一些大家族养的护卫等?”万树森蹙眉道,说是护卫,其实和私兵差不多。

 但这种事挡不住。

 毕竟世道不太平,不可能不让人养护卫。

 “到时候看吧。”

 “或许是我多想了。”

 郑九舜轻叹一声,万家也好,郑家也罢,谁不养护卫啊,这镰刀挥向自己,还真挺不是滋味。

 从这一块看来,熊鲲是下了大决心的。

 “现在还是要看,渭河平原的那一战。”

 “应该开始攻城了吧。”

 万树森目光看向了西南的方位。

 郑九舜也是凝目看过去。

 有生之年,一想到能看到收复渭河平原,纵是沉浮半生,也难免心情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