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守城之战,南方朝廷也在坚持!(第2页)
但真正想平安过关。
还要经历这最后的守城之战。
稍后。
万树森来到了西川关内一个院落里,在那里见到了一个老伙计。
“你过来做什么?”
“怎么,还打算在城楼上痛斥你那老友宋总兵?”
“令他退兵?”
万树森无奈一笑,看向对面坐在椅子上郑九舜。
“我来,是因为这是我的家。”
“从两江重镇攻城之日,就是敌非友了。”
郑九舜平静道。
“也是。”
“这里确实是你的家。”
“西川行省被你打造的固若金汤,硬生生逼的熊家没办法独吞一座行省。”
“这大胜十三行省,谁人不识你郑九舜。”
万树森呵呵一笑。
“部署的怎么样了?”
“可别忘记了中都所在。”
郑九舜道。
“我虽文人。”
“但并非不通兵法的腐儒。”
“从这西川行省北边三府出了北地的内应,我就知道,一旦战争开启,南方内部肯定不会太平。”
“想要策应北地,大概率也是会直至中都。”
“放心。”
“唐晏廷留守中都的。”
万树森沉吟道。
“户贴制,里甲制,限行法令,排查法令。”
“这一番下去。”
“按理说,南方境内应该稳了。”
“若是真还有一支北地的兵马,那就可要好好的反思一下了。”
郑九舜平静道。
“你是担心一些大家族养的护卫等?”万树森蹙眉道,说是护卫,其实和私兵差不多。
但这种事挡不住。
毕竟世道不太平,不可能不让人养护卫。
“到时候看吧。”
“或许是我多想了。”
郑九舜轻叹一声,万家也好,郑家也罢,谁不养护卫啊,这镰刀挥向自己,还真挺不是滋味。
从这一块看来,熊鲲是下了大决心的。
“现在还是要看,渭河平原的那一战。”
“应该开始攻城了吧。”
万树森目光看向了西南的方位。
郑九舜也是凝目看过去。
有生之年,一想到能看到收复渭河平原,纵是沉浮半生,也难免心情激荡。
在渭河平原星海城开始第一波攻城之战的时候。
此刻远在西川行省北边三府处。
大批的民众开始朝着南部迁移。
良山谷底曾经驻扎的十万新兵,许广志带走了五万兵,余下的五万也已经进入了西川行省北边三府。
原本驻扎在此地的还有西川重镇,青州府以及滇南重镇的三部兵马,人数不多,但加一起也有三万人。
此刻足足八万兵,分布三府北部的三个关口。
分别是金州关,龙川关,泗州关。
对应三府分别是金州府,龙川府和泗州府,足足近三百万的民众,在官府的倡导和协助下,愿意往内陆投亲或是避难的,都可以去。
还会提供驴车等。
此刻万树森已经来到了金州关,这里也是离北地两江行省最近的一个关口。
三关,金州关在前,龙川关和泗州关略微并列偏后。
在万树森旁边,不仅有江南重镇的候光耀以及东南重镇的海无涯,两位总兵。
还有执掌西川行省的薛涛。
以及青州府的府主张方平。
另外还有西川行省北边这三府的府主等一干官员等,密密麻麻足有上百人。
“春季,积雪融化,沧江水流湍急,不适合渡江。”
“何况我们沧江一线的防御,是元胜亲自督建,易守难攻。”
“两江重镇想要进攻,唯有这三关,才是最佳突破口。”
“我们来的还不算晚。”
……
“其他各方准备工作如何了?”
万树森看着兵源数量充沛,粮草,军械也已就位,心里踏实不少。
“江南重镇三十二艘战船,已经横亘在沧江一线容易渡江的地段,另外大约三万兵马也已经登陆,随时可参与协助城防。”候光耀直言道。
“东南重镇共计三十八艘战船,携兵力十三万,已经进入沧江一线,不日,就能按照既定安排,落位。”海无涯沉声道。
“金州关,龙川关和泗州关,人口近三百万。”
“能迁移出去的,现在尚且不足百万。”
“一是大家信任我等能够守住城。”
“二是很多人无远亲可以投奔,生活贫困不愿折腾。”
薛涛轻叹一声道,西川行省的底子还是太差,不愿背井离乡,说到底还是因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