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游击战专家(第3页)

 为此,牛力编组出了无人机战斗组,由三人组成,一名飞手和两名步兵,既能够充当普通的战斗小组,又是可以从空中打击敌人的无人机战斗组。

 作为基础中的基础,牛力加强了单兵战术动作和体能训练。在这项训练上,牛力深感意外,因为受训的骨干战士表现出了极强的意志力。

 培训按照计划紧锣密鼓地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人加入,到了两个月后,受训人数居然达到了800多人。

 这已经是70个步兵连的骨干了,也就是说,依托这一批人,亚斯至少能组建起一个兵员数量达5000余人的轻型步兵旅了。

 如果再进行裂变,扩建为五万余人的军级部队,那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按照亚斯的采购清单,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组建一支五万余人的军级作战部队。

 或者说,他们已经有了这么一支部队,现在正在做的是更新和配齐武器装备,以及加强训练。

 李耀军很会来事,他直接给安排的是临战训练,即有具体假想敌的针对性训练。

 这让亚斯非常满意,这与聘请了军事顾问没有什么两样。

 到了最后一个月,培训接近尾声,接下来会花十几天的时间进行武器实操实弹训练以及实弹演练。

 这一天晚上,亚斯找到李耀军,提出了几个他拿不准的问题。

 亚斯说,“李教官,以我们的情况来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提升机动能力,动力伞无法普及,车辆目标太大……”

 李耀军笑道,“摩托车嘛,两轮的三轮的,都是可以有效提高你们的机动能力的,而且性价比高。不过,你们最终只能藏在地下,最好把主力和主要资源放在地下。”

 “我明白。”亚斯仔细想了想,缓缓点头,“没错,摩托车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比较容易获得。”

 四五百美元一辆摩托车,如果找二手的,还会更加便宜,损失了也不心疼。

 末了,亚斯说,“李教官,我想增加一些培训内容,请你们帮助我们训练一支特种作战部队,规模大概是五千人。”

 “价钱可以商量。”

 李耀军早就猜到了,否则,亚斯购买那么多动力伞干什么。动力伞是极佳的渗透工具,通常用于特种作战。

 “按照原价算就行了。”李耀军没有犹豫,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不在乎再多培训一批人。

 看到亚斯对未来充满乐观的样子,李耀军严肃地提醒道,“亚斯先生,游击战的精髓是打破地盘的桎梏,作战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在于歼灭敌有生力量,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持久,则必须要争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人民,不能充当代价牺牲掉,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

 亚斯沉默下来,沉声道,“李教官,我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