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后记(第2页)

 菅野突然之间意识到的那种可能性永远也无法得到证实,这种怅然若失之感,我希望大家能够和菅野这样的警察共同体会。 

 此外,您对本次事件结果的看法,也基本可以说明您在这方面的价值观。在情理和法理之间,总是会出现不能兼顾的情况,您的选择,足以说明您在两者之间的倾向。 

 ——有人可能会问,菅野为什么不偷着继续调查,别的小说,别的电视剧不经常会这么演吗?主角觉得案件有冤情,遂瞒着上司继续调查,哪怕为了此事葬送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在所不惜。最后成功解决了事件,获得了众人的掌声和敬意。 

 菅野也的确是一个可以为了正义殉葬的殉道者,为什么他反而接受了这一现实? 

 如果没有灰原,他或许是应该会执着的追求真相的。 

 小田切部长的敲打对他来说肯定远远不够,显然不能阻止他的行动。 

 但如果灰原也开口劝他放下,他就没办法继续当做没听见般我行我素下去了。 

 面对小田切的第一次交锋,菅野在小田切“围魏救赵”般的话术下败下阵来。 

 而在面对灰原的正面交锋中,他又再一次败北了。 

 不同的是,灰原是正面击溃了菅野的心理防御——她明确指出了“这样的真相对所有人来说都好。” 

 所有人都站在了他应该站在的位置上,受害者的家属,得到了解脱;警察快速准确的解决案子,得到了荣誉;凶手完成了他的夙愿,得到了他期望中的制裁。这对于灰原来说,甚至对很多警察来说,都是应有的

胜利。 

 但一旦菅野继续深究下去,找到了真相。 

 他一定会找到真相。 

 那么三方达成的微弱平衡也会被瞬间破坏,所有的一切都会滑向最糟糕的方向,即便案件中的第四方,也就是菅野,顺利找到了真正的真相,也会再次受到警察系统的排挤甚至丢掉工作——灰原看出了这点,继续往下追查,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好事,尤其有可能会对菅野本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点到为止既是美德。 

 所谓虚假的和平,大概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吧。 

 灰原都能明白的事,菅野不可能不明白。 

 他沉默以对,就意味着他已经动摇了,或许是菅野内心深处最后一点悲悯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终究只是人,不是机器人,没办法像机器一样步履不停地向唯一的方向前进。他也会被某些事情绊倒,一个踉跄摔在地上。 

 所以最后的结论,大家也都看到了。 

 文章的末尾,菅野去拜访了自己的亲人,也就是妹妹光希,我希望光希这个人物也从这一节开始变得立体起来,在我的设定中,她从来都不是一个无药可救的混蛋妹妹,她会屡次忤逆哥哥,并不是出于本愿,而是在向菅野表达自己对他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