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后记
读者老爷们你们好。
这里是ikari。
这本书的第三卷就到此告一段落了。
??ヽ(°▽°)ノ?
第三卷竟然只写了一个原创事件,我在写完之后也很惊讶,为什么我能一个案子一口气写了十万字,也要知道我甚至还特意删掉了一部分内容。
就比如说,宅间过去的情报原本应该是泽口敦子从旧报纸里查出来的,就好比说本案结束之后,菅野应该又去和山崎玉子见了一面,就好比说其它警察在本案中起到的作用——有关泽口敦子的情节因为我觉得太占地方,所以删了不少,希望她不会恨我(笑)。
原本,第三卷也是像往常一样,一个原创剧情加上一个对原著的改编,结果写着写着就发现好像没有写另一起案件的空间了,因为在我的观念里,一卷的内容保持在十万字上下为最佳,写完“溶於雾中”,刚好十万字左右,再写就超了,所以只能把改编的内容移到第四卷去写咯。
溶於雾中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应该无需赘述,除了结尾,我认为整个事件的结构基本完整,该写的基本都有写到,也应该留下没有太致命的Bug。可能唯一让大家感到困惑的点恐怕就是结尾。在成功抓捕宅间后,菅野在医院中复盘整个案件时想到了另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是他和灰原为了抓捕真凶做出的一切努力,都和凶手的有意引导脱不开干系。
这一切都起源于死者的女儿山户杏实,也终结于死者的女儿山户杏实,至于山户杏实和她的母亲到底有没有介入到山户西太郎被杀的案子,导致山户西太郎死亡的最后一击到底是不是由宅间俊次进行的,我并没有直接在文中说明。
不过我相信我在文章中留下的诸多线索已经足够让各位的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不管您的答案为何,请一定要相信那是正确的最终答案。因为那个答案,便是您内心的真实写照。
当我还没码这一卷之前,我曾经是打算在本卷的结尾交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的,山户母女到底在本案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和伪解答不同的是,真正的解答将会以山户杏实为主视角进行叙述,也就是以受到家暴的孩子的视角一窥整起事件的来龙去脉。
不过后来我放弃了这个打算。
我认为这个决定有利有弊,弊端是,我没能给这个案子一个真正的“解答”,这样会让这起事件显得虎头蛇尾,这个弊端是很致命的,作为作者的我也明显会受到相应的代价,也许会有一部分读者因此放弃本书。
好处是,大家可以意识到,日本陈旧的警察系统到底是怎么办事儿的,现实要比我写的更加残酷,这还只是刚开始;除此之外,本卷的卷名即为“溶於雾中”,溶于雾中的不仅仅指的是宅间在抛尸时的身影,还是指真凶的轮廓,乃至事件的真相——在山户母女离开东京,菅野被命令停止调查本案,宅间被送检之后,这一切已经得到了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