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八章 李春芳按下葫芦又起瓢(第2页)

 说起来其实跟反射行为的实验很像,但思维定势可不是直接给奖励促成了,而是可以在一步步的语言陷阱中自动形成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当一个习惯人品归因的人看到这两个词天然就会识别出气背后主体截然不同的人品。

 意识层面目前还没人涉及,之前程学颜去杭州被高翰文的一个“性”字搞得当场就羞红了脸。说实话,完全想不出,高翰文为什么能够那么坦然地说出“性”这个字。都涉及性了,自然是没法做了。至少颜均还不至于老不羞到这种程度。估计得等后面有好时机,好机会再说了。

 当程学颜把泰州学派颜均的各项研究细节娓娓道来时,李春芳终于有了那么一点眉目。

 革除君的定位意味着还是得骂建文帝,只是归因得找个合符逻辑的由头了。

 行为、认知、意识。排除掉不靠谱的性这个意识层面的答案,就只能在行为与认知上编故事了。

 于是乎,两人趁热打铁,一篇热乎的奏疏当天晚上就凑了出来。

 凌晨,李春芳安排程学颜去厢房休息,自己还在那儿琢磨最后一遍文字的推敲。

 仔细看完,瞬间倒吸一口凉气。因为似乎又暴露了一个重大问题。

 因为两人是按照有奸臣趁着建文帝从小失去父王管教,一步步错误地引导,最终把大明一切存在与潜在的问题归咎与藩王的。这个奸臣也不是别人,就是曾经的太子府詹事齐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