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七章:儒学的大救星们(第2页)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宋应昌一个人在心里默念着四句教。

    “这,恐怕困难。一旦按照杭州新学梳理儒学,那千百年来,与孔孟对儒学的假设定义不符的圣人名人暴露出来怎么办?要知道,这些人都是有传人的,可不会就此甘心”余有丁小心地说道。

    “为善去恶是格物,要做到格物致知,这就是必须迈出的一步,岂能因为有人反对就不说了。你看现在高知府,不就以四品官之身就说了这些吗?”王锡爵还是比较正气的,以前是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让完全当不知道那也是不可能。

    嘉靖朝思想分裂的好处就是所有读书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坚持。这些坚持哪怕刊印出来也不会闹出什么大事,只是仕途多半要到头了。

    “哦,难怪高大人一开始要提罗学,跟儒学划清界限,就是怕这学问一经问世就遭到世人反对啊,不抢儒学解释权,自然能降低自身风险”余有丁赶紧发表看法。

    “所以,我们要改革儒学,但也要学高大人注意方法,从一些不容易引起反感的地方出发。等世人觉得有用离不开,再说其实还可以应用于另一个领域。积少成多嘛”高允升也跟着补了句具体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