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还没有到复仇的最佳时机(第2页)

 编余官兵和当地居民一起,开展轰轰烈烈的植树运动。凡是要修铁路,要修公路的地方,都种上树。 

 新到的3千蒙古骑兵也交由红云指挥,安置在达科达王国境内,哼着蒙古长短调,牧马放羊,大力发展中达科达特色的牧业。 

 与此同时,盘龙江上游的两个大坝同时停工,人员、设备全部转移到南风江也就是堪萨斯河上游,开始在那里紧急修建一座新的水电站。 

 原来准备在盘龙江上马的蒸汽造船厂项目、在北部湾秘密进行的潜水艇项目全部转移到镇江城。 

 随着一整套流程下来,马立克心里也明白了许多。 

 他对韦俊说道:“韦将军,你再耐心等一等。达科达开始将军工体系向东部转移,还是要打大仗。下次只要战端一开,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 

 1861年3月,华夏第一富商伍崇曜带着一批大清土豪,正式移民到了达科达。 

 曾经和伍家领衔广州十三行排行榜的卢家、潘家、叶家、梁家来了。 

 号称江南无锡五大家族的杨家、薛家、周家、荣家、钱家来了。 

 香港周家来了,甚至南洋华侨领袖林道解来了,邓世昌他爹邓焕庄也来了…… 

 大清虽然穷,但从来不缺财大气粗的土豪。 

 因为近年来太平军在江南一带越闹越凶,无锡五大家到达科达多少有些带着避祸的生存考量。 

 但那些在南洋和广东打拼的华商最先接触殴风东渐,从小就让孩子学习阴语,接受西方教育,同时也萌发了师夷长技的思想。他们是主动到达科达的。 

 谁说商人不知亡国恨? 

 南洋华侨领袖林道解给儿子取名林国祥,广东商人邓焕庄给儿子取名邓世昌。 

 从他们对孩子所取的名字上,可以看出在他们骨子里仍然流淌着对华夏血脉的坚守,对华夏崛起的渴望。 

 只是这些商人感到大清不大靠谱,和伍崇曜等人移民到了达科达,把希望寄于了朝气蓬勃的达科达。 

 伍崇曜听说他弟弟伍崇晔在达科达过得比他还好,比他还有尊严之后,最终选择了用脚投票。 

 他实在不能忍受清府官员的持续压榨,决定在达科达实现实业报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