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又到离开的时候了(第2页)

 “陛下,这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你不要忘了,如今这天下兵权,可是在我们的手中,有兵权在手,就相当于我们是拿着刀的厨师,而他们则是砧板上的鱼肉,由不得他们不同意,所以陛下你可放心的下旨施行新政。”

 “如果他们真的是头铁,想要反抗的话,那就用他们的人头来杀鸡儆猴。”

 听到徐逸这般话,崇祯皇帝心里就跟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有了徐逸的支持,那么施行这些新政,问题就不大了。

 其次徐逸又提出免掉粮食税,改收商税,同时开启海关商贸,以后的时代将会是大航海的时代,为此提议组建全新水军,并且开设武器制造局,投入资金,研究新式火器,还有战舰等等。

 如今的崇祯,对徐逸所说的话,几乎都没有反对意见,因为其中带来的好处,都是实打实的。

 唯有开启海运商贸,他犹豫了一些,毕竟这是明太祖就禁止的事。

 不过他并没有犹豫太久,便就同意了,用他的话来说,‘朕已经将大明的版图扩大了好几倍,如此功绩,开一个海运商贸自然不会有事,就是死了面见明太祖,他老人家也不会说什么,说不定还有可能会夸他嘞!’

 .......

 三日后,崇祯皇帝将这些新政全部了解,并且整理好之后,在朝会上,宣布了施行新政的旨意,至于朝堂上的官员,对此并没有反对声声音。

 因为在这旨意下发后一瞬间,在场的官员,像是有默契一般,全部齐刷刷的看向徐逸,看向他这位大明最大的权力之臣。

 如果他反对,那这说明新政没有得到徐逸的认可。

 如果他不反对,那说明这新政这背后,有徐逸这位大佬撑腰,他们就是想反对,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身家性命。

 所有人在看到徐逸安静的没有任何表现后,心里顿时明了,果然,皇帝背后的支持者就是这位,有了他支持,这新政容不得反对。

 反对,是会要人命的,他们可不想才当官,位置还没有坐热乎,就下去找那些前辈们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