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黄巾霸业房东家的大鸟

第111章(第2页)

 事实上,在平州这个地方,绝大部分汉族老百姓都将参军视作一种无上荣耀之事。他们中的大多数属于三等百姓阶层,相较于其他等级的百姓而言,汉人参军时往往能够更为顺利地通过审核与选拔,同是汉人,相对不严苛。

 至于那些被归为四等百姓的人们,则通常是由一些身份较为复杂的“串儿”以及因身体原因无法投身战事的年迈长者所组成。如果有人胆敢轻率地谎报自身所属阶级,一旦被对方察觉并较真起来,就会被送至血统机构接受严格审查核实。倘若最终查明情况属实,那么处于较低一等阶级之人不仅需要诚恳地向对方赔礼道歉,同时还要拿出一名六等阉奴作为补偿才得以脱身离开。

 然而,如果是五等百姓或是更低级别的六等百姓故意谎报自身阶级,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极为严厉的惩罚——直接被发配至边疆地区参与艰苦的建设工作。因为对于这种行为,简单地处以斩立决实在是太过宽容仁慈了,不足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如此明确细致的阶级划分方式,其实有着诸多好处。它不但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每一个人的上进心和进取动力,促使大家努力拼搏以求向上攀升;而且还有助于显着减少社会各界之间无谓的纷争与矛盾冲突。此外,这样的制度安排也有力地确保了血统的纯粹性和正统性。

 比如说,对于那些渴望从四等百姓晋升成为二等百姓的家庭来说,必须要满足一个重要条件:即家中连续三代成员均迎娶汉族女子为正妻,并及时前往血统机构进行备案登记。只要中途稍有懈怠或未能坚持到底,便会前功尽弃、永远失去进阶的机会。

 至于娶黑人为妻,等以后抓住昆仑奴再说吧。

 平州的整体架构就是如此,以血统为主,有包容性,想要融入很简单,和汉人婚嫁即可。

 而且每一个阶层的百姓都可以接受教育,毕竟若是以后南下攻占大汉,基层官员还得从二、三、四等百姓中出现。

 至于为什么以百姓阶级划分,那就古人的一句话来概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