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朱棣:贸易衙门竟然把案情公开了?
另一边,
苏尘的大业正在蒸蒸日上。
虽说这段时间查案影响了很多事情,但各个新衙门还是有很大进展。可以说,之前定下的目标全都实现了。
因为瓷器、丝绸、茶叶,并不靠这些官绅来做,人手缺了,他立刻让各地桩头找人替补,反正只是一些收获、入账的小事,谁都能做的。
看着情报,人在家中的苏尘,终于感到了心满意足——
【雨化田回报:全国十三省州府县一共抓了五万三千人,全都是李善长党羽鼓动的当地官绅。宋忠已经停下来了,据说是收到了密诏。】
嗯嗯,
密诏?
老朱也只有这样了。
【皇宫夺舍太监回报:皇上近期多次召见吴风,已经让吴风恢复原职,宋忠已经停职在家。吴风正在清理案件,想要给多数人开脱……】
【刑部暗桩回报:汪广洋、胡桢、吴沉等人正在清理案件,已经给数千人开脱……又下令刑部不再接受投书报案……】
【李善长府暗桩回报:李善长已经病了十几天了,担忧被天下官绅痛恨,正在苦思脱身之策……】
【各地暗桩回报:官绅的恐慌已经消停了一些,都在骂郭桓、李彧、赵全德,说他们勾结小申国公,才让事情越闹越大……但也有很多官绅说,这本来就是皇上的阴谋,锦衣卫只会给人送终……】
【……】
又看了不少各地暗桩报上来的舆情,苏尘已经明白接下来的重点了——
背锅!
再洪武朝就是这样,最后总要有人背锅的。难不成还要锦衣卫和老朱背锅?所以,邓镇成了首选之人。尽管老朱也在怀疑李彧、赵全德书信的真假,但这些证据刚好可以给他洗白。
他说是因为倒卖军需的背后是淮西勋贵,所以不得不彻查,全天下的官绅也就能理解了。毕竟,胡惟庸谋反刚刚过去不久嘛。加之,老朱的威势有多大?官绅又哪里敢说老朱的不是?
所以,
官场现在就流行邓镇勾结郭桓盗卖军需,下面有样学样,以至于不可收拾……
至于贸易衙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贸易衙门知道那些事军需,所以一点事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