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老朱:这个苏尘竟然有管仲之才?(第2页)

 说到这里,

 他故意每次都把“贩卖”两个字说得很响亮,似乎暗示苏尘就是个小商小贩一样,好几个亲信都忍不住想笑了。

 这时,

 老朱也很好奇,故作严肃地问:“安国公,朝廷的情形,你也是知道的……咱呢虽然没跑过买卖,但也见过猪跑啊……你说的瓷器、丝绸、茶叶,到处都有,可也要用钱来收吧?”

 呵呵,

 苏尘心想——

 老子没这个金刚钻,怎么会来揽这个瓷器活?

 这时,

 他当即抛出了撒手锏:

 “皇上,李大人,各位!这里就是关键了!在下的意思,朝廷可以募资成立贸易衙门,向全国富商募资,给利息,朝廷担保!只要出资的,朝廷颁发票券,一共五年,每年可领取利息八厘!五年后不愿收回本金的,可自动变成份子!将来每年收取红利!红利多少嘛,就要看贸易衙门的生意好不好了……毕竟,你这时候入份子的,就要担着风险了不是?”

 他想着,可转换债券这种概念,他们肯定听不明白,干脆先通俗地说出来。况且,这个方案,说到底还是把老朱的信用拿出来卖,要是一开头就说出来,他肯定不愿意。

 啊?

 八厘?

 朝廷担保?

 还可以转成份子?

 这?

 这什么玩法啊?

 这时,

 李善长突然脸色煞白——

 完了!

 照这样干,那些商人还不挤破头啊?

 这个年月,哪里来的八厘利息啊?

 李善长虽然是淮西人,但这些年在应天府时间长了,见得商人也很多,深知大明虽然穷困,但民间还是颇有资财的。如此一来,这些人还不蜂拥抢购票券?

 到时候还真给他干成了?

 那可就糟了!

 一念至此,

 李善长一时拿不定主意了——

 如果反对,上位势必不满;

 如果不反对,他还不真搞到了钱?

 看来,

 也只能在背后拆台?

 而这时,

 老朱已经听出了一些名堂——

 这不是拿咱来卖吗?

 说是朝廷,还不是靠咱的威信?

 咱平定天下,收拾山河,那可是天字第一号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