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会左手字(第2页)

 比如今日江宸来之前刚在书架角落找到的一张关于民生的内容,虽然比之前的《民生十疏》潦草简单用词普通很多,但却是真正分析皇帝性格,如何循序渐进完成的法子。

 她才知道江予初是故意多上折子的。

 只有折子多,皇帝刊发传阅,民间和大臣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质疑朝廷为何只是干说不做,皇帝哪怕为了后世评说做一点对百姓也是巨大收益。

 杨静宜再次感慨。

 江予初这太子做的太不容易了。

 想她这段时日虽然披着太子的皮,但其实并没有为百姓谋过福祉,心中有个声音突然想起,日后在报仇的间隙也做点什么吧。

 总归爹爹也是希望百姓好的。

 思及此,她提笔开始给皇帝写折子。

 她没有江予初眼光独到思维敏锐宏观,可她也不是普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千金,即便做不到开拓性地建议,但延伸细化现有的还是可行的。

 《南民北引之利弊》

 奏折完成时,已经是日暮时分。

 杨静宜放下笔还有些恍惚,刚刚那段时间她竟真以为自己是这个王朝的储君,脑海里都是百姓艰辛不易,她能做些什么。

 恰逢春杏推门进来喊她去吃饭,她便问,“从前未进宫时,你和家人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春杏一愣,边跟着杨静宜往膳厅走边道,“奴婢是蒲城主簿家的庶女,殿下可能不知,像奴婢这种的姻亲最难,能进宫已经是奴婢的嫡母人品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