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手搓战斗机

 咔——,滋—— 

 机器的轰鸣声刺耳又嘈杂。 

 7号车间,两个年轻人正干得热火朝天。 

 几天下来,赵大鹏看周博的眼神已经变了。 

 这家伙现在简直是孙猴子加鲁班爷一起上身! 

 不管什么设备,这儿一看,那儿一摸,立刻就能找出故障,仿佛火眼金睛! 

 不仅如此,还能想出各种巧妙方法,将机床修好。 

 不仅是修好,还能改装和升级。 

 一台台被判‘死刑’的机床,就这样活了过来,而且比以前更好用了! 

 周博的神奇表现让赵大鹏不禁嘀咕起来,这家伙难道真的要造飞机! 

 “周大总工,你准备造什么飞机?” 

 “喷气式飞机!” 

 “喷气式?比小鬼子的零式还先进?” 

 当年沪上会战,零式战机没少在沪江上空肆虐,赵大鹏记忆犹新。 

 “零式?” 

 周博嘴角一挑:“它跪着喊爷,我都不稀得搭理!” 

 “吹,接着吹!” 

 修完手头的设备,周博清点了一下。 

 两天下来,一共修了二十多台机床。 

 有了这些设备,造飞机基本够用了,下一步搞定物料。 

 这年头不比后世的工业克苏鲁时代,手机上点两下,大到数控机床,小到螺丝钉,什么都能买到。 

 如今是一穷二白,什么都缺。 

 普通钢材还好说,兵工厂废料多的是,加工一下也能用。 

 但一些稀有金属和特种设备不好找。 

 比如,发动机需要的钛。 

 导弹引导头需要的锑。 

 集成电路需要的硅、锗,以及刻蚀设备。 

 雷达需要的铂,铑,等等。 

 在钢产量16万吨的农业国,想凑齐这些东西简直是不可能的。 

 其中某些金属和设备,目前全世界甚至都没有工业制备,要在实验室才能搞到。 

 周博只能将目光投向国外! 

 向赵大鹏交代了一番,周博便出了7号车间。 

 走出兵工厂大门,周博坐上一辆老式电车,返回家中。 

 在这个时空,周博的家庭条件还不错,父亲周清源经营着一家小公司,做一些倒手贸易。 

 稀有金属的事,就着落在自己的‘买办’老爹身上。 

 回到家中时,母亲在厨房做饭,周清源正在沙发上看报纸。 

 看到周博回来,周清源问道:“这几天忙什么呢,家都不回了。” 

 “有大项目,住厂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