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同样是这个夜晚,省城盛阳下起了毛毛细雨。 

 顾维明站在别墅的雨搭下面看着雨中的景色。 

 不一会,一辆桦林牌照的轿车停在了院外。 

 桦林市委书记乔达康下了车,没等秘书的雨伞打开,就匆忙进了院子。 

 “顾书记,怎么能劳您在外面等我,天凉啦!” 

 “别人我不会等在外面,可你不一样。” 

 “那可折煞我了啊。” 

 二人说笑着进屋,郝常旭招呼乔达康的秘书宋雷在客厅休息,顾维明邀请乔达康直接上了二楼书房。 

 “下雨天让你过来实在过分了。”顾维明拿出一条毛巾递给乔达康。 

 乔达康简单的擦了一下道:“多少人想有这个待遇,我是荣幸之至啊。” 

 二人面对面坐下来,郝常旭将泡好的茶水摆好,出去关上了门。 

 “我就直入正题了,”顾维明严肃下来,“你知道桦林有几座金矿吗?” 

 “一座,如今产量并不高。” 

 “应该还有一座。” 

 “为什么叫应该?”乔达康理解不了这句话。 

 “因为,丢了一座。”顾维明无奈的摊摊手。 

 “丢了?” 

 乔达康不可思议的看着顾维明,“金戒指丢了我信,金条丢了我信,这矿丢了,我该怎么理解?” 

 “这是一座残矿,你理解了吗?” 

 乔达康恍然大悟,也明白了一些。 

 残矿是鬼子占领期间,被他们开采的矿,这些矿都在深山老林之中,在鬼子战败逃跑之后这种矿便搁置下来,因为他们开采不按章法,似乎早就意识到不可能永久开采,所以他们设计的开采方案不符合国际惯例,而我们又没有最初的开采图纸,所以矿里险象环生,如果经过几次恢复开采都半途而废的矿,就会被搁置,也就成了残矿。 

 如今,技术逐渐先进了,一些残矿逐步恢复上马开采了。 

 乔达康道:“如果是残矿,就说明矿业那边应该早就会有记载的,怎么会丢了?” 

 “这才是可怕的地方,是人为的。”顾维明拿出一个本子递给乔达康,封面写着《东原省金矿样录》,编辑年份是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