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的新探索(第2页)

 大家围坐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方村长,成立工作室容易,可咱们没有专业的设计师啊。”

 一个叫小刚的年轻人说道。

 方大海思考片刻,说:“咱们可以去城里的艺术院校找一些学生来兼职。他们有创意,也懂设计,正好能帮咱们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

 这时,另一个年轻人小美提出:“那制作这些产品的原材料怎么办呢?咱们村里现有的布料和纸张可能不太符合要求。”

 方大海说:“这个不用担心,我去联系一些供应商,看看能不能定制专门的原材料。咱们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基本确定了文化创意工作室的初步方案。

 接下来的日子里,方大海开始四处联系艺术院校的学生,经过多次沟通,终于有几位学生愿意来杏林村兼职。

 同时,燕子和刘婶带着村里的一些妇女,开始学习新的制作工艺,为产品的生产做准备。

 在工作室的筹备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小问题。

 比如,一些村民对新的制作工艺不太熟练,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还有,艺术院校的学生对村里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设计出来的作品有些偏离了主题。

 针对这些问题,方大海和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他邀请了城里的专业老师来村里,给村民们进行培训,提高大家的制作水平。

 同时,组织学生们和村里的文化能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杏林村的传统文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文化创意工作室终于正式成立了。

 工作室推出的第一批产品,包括印有剪纸图案的t恤、绣有刺绣的手提包等,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游客的喜爱。

 “这个t恤太有特色了,我要多买几件回去送给朋友。”

 一位游客拿着t恤兴奋地说。

 看到游客们满意的笑容,方大海和村民们都感到无比欣慰。

 文化创意工作室的成功,不仅为村里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让杏林村的文化传承有了新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