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拉实力派演员入伙


其他嘉宾来向往的节目组,都是为了宣传和曝光量来的,不过陈锦年和余华两人,可不在乎有没有镜头。

 在吃完早餐后,便出门沿着田间小道往山坡的竹林走去。

 路过水稻田时,余华指着介绍,“种水稻是很痛苦的,腰每天要弯无数次,有人累到晚上睡觉都伸不开身子,只能侧着睡,而且里面还有好多水蛭,趴在脚上腿上吸血,个头小的还不如牙签粗,但个头粗的和手指一样。”

 余华伸出手指头在陈锦年面前比划。

 “我其实是挺不理解的,为什么现在的小孩都喜欢看农村的综艺,我们那时候都是想尽办法逃出农村,托关系找门路的往外跑。”

 余华算着医生世家,本人也算是赤脚医生,不算真正的下过乡,可不代表他不了解底层的乡土社会。

 高考刚恢复的那几年,农村的知青队伍中出现了不少陈世美,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抛妻弃子,跑回城市后和农村的老婆断绝往来。

 陈锦年蹲在田埂边,用枯枝搅动了着稻田中的浑水,他没见过水稻,如果不是余华老师提醒,他都不知道水稻田里有水蛭。

 “我的同学,都是城里的小孩,出生在医院,长在幼儿园,学的是普通话,看的是高楼大厦,农村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只听过、没见过的。”陈锦年解释道。

 “而且城市的节奏太快了,普通人连睡到自然醒是都是奢侈,看看乡村北京的慢综艺,是最廉价的放松方式。”

 “看来是时代变了,我得想办法迎上你们。”余华将土路边的杂草踩倒,然后坐了上去,“只不过我的灵感正在离我远去,可能永远都写不出另一本《活着》。”

 陈锦年有些好奇的转过头,“余老师,方便问一下,你从《活着》里到底拿了多少版税。”

 《活着》是长期畅销的小说,很多学生都是从初中就知道有《活着》这本小说,等到到高中的时候,很多语文老师有都会推荐学生去读一读。

 从92出版到如今,陈锦年保守估计,正版的销量起码是破千万册的,至于盗版的,那更是恒河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