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年轻导演的含金量(第2页)
“你们看我干什么?”
“锦年,你今年有二十岁吗。”郭忛问道。
“快了,过完年就二十了,有什么不对吗。”他茫然的问道。
“太年轻了,作为演员你算是大的,四五岁出道的童星一大把,但作为在院线市场上证明过的导演,你是在是太年轻了,我八零年的,现在算青年导演,而你我之间几乎差了两代人,那你算什么。”
郭忛看着陈锦年说道,对方这种突然冒出来、没有经历过练级的导演是最夸张的,快到有些让人措手不及。
最常见的导演,都是在大学毕业后,慢慢筹措资金和打磨剧本,拍摄短片和低成本艺术片去参奖,如果顺利得奖,就会获得下一电影的启动资金。
走到这一步,完成电影处女作和奖项证明,基本都已经三十岁了,他、陆阳、宁昊都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导演在四十岁左右才进入到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一直持续到五十岁左右,是最黄金的创作期。
“我算……,我算少年导演?”陈锦年自己也有点犹豫,他和导演圈子是没有交集的,唯一比较熟的导演只有吴景,而对方也是半路出家。
“难说,现在青年导演扶持计划里的,主要都是八零后,徐争前段时间说,他正在与一位年轻的青年导演合作,计划做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而那位青年导演是八五后。”郭忛看着他说道。
他觉得,对方只要在再从院上市场上证明一次,都不要票房盈利,只要能维持上一部电影的质量水准,绝对会有海量的资源砸向陈锦年。
中影绝对不会错失如此年轻的商业片导演,只要扶持起来,那就是三十年起步的超长待机。
而旁边的吴景琢磨过味来,揉着胡子说道:“我拍电影没人投资,是不是因为年龄太大了。”
郭忛尴尬的笑了笑,支支吾吾的没敢说,投资要么是为了当下盈利,要不是提前投资导演的未来,而吴景现在看,那是两项都不沾,他连忙转移话题,“我刚才听你和麦子说,你还有电影要上映吗。”
“对,上个月底刚拍完,正在制作后期,现在还没有想好什么档期上映,大概率是在高考结束的晚上。”陈锦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