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竞争激烈(第2页)

 段书瑞默默的打量着他。崔景信隔三岔五会出去,一走就是大半天。段书瑞本以为此人会去平康坊寻花问柳,可他的衣服上并没有脂粉的香气,脸上也没有暧昧的唇印,想来并没有去找姑娘们。不过他钟情于喝酒,衣服上时常带着一股酒味,好几次熏的段书瑞想把他轰出去。

 “二位师弟,后天就要月测了。”陈舒云恰如其分的加入对话,“你们可准备好了吗?我这几天有些精神不振,倒是有些懈怠了。”

 “我也是,不知道是不是春困。”崔景信不禁打了个长长的呵欠。

 “崔兄,做学问要用心。你还想不想实现你的大好前程了?”段书瑞无奈的盯着他。

 “段兄,你就放心吧。”崔景信笑嘻嘻的回答道,“我属于那种会精准把控学习时间的人。只要能达到预期效果,多学一秒对我而言都是浪费时间。”

 听他将“偷懒”二字说的如此冠冕堂皇,段书瑞简直要气笑了。

 不过仔细想来,他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他的文章虽然比去年精进了几分,还得到了陈伯的认可,但诗词歌赋仍是他的硬伤。他虽然能写出几首,可文辞丝毫不出众,压根无法让考官眼前一亮。

 陈伯对他不擅长写诗这一点很是无奈,但他转念一想,诗词歌赋需要大量积累,甚至需要自身有足够丰富的经历,而段书瑞时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能有丰富经历才怪了。这么多士人,有人擅诗有人擅书,若是样样精通,那都是可以在史书上留名的人物了。

 “文辞上再精妙些,思维再缜密些,你乡试必能取中。”陈伯嘱咐道,“你眼下文章已有了火候,但切记不能自满。乡试可不是这么好过的,届时会有一大堆来自不同学馆的生徒和你一同竞争。”

 段书瑞自然清楚。

 唐睿宗执政时期,就曾说过:“每年贡明经、进士,不须限数,贵在得人。”[1]有了这一规定,贡士的数字也就必然增加了。实际上,单是明经和进士,每年报送到京都的绝不止一千人。若是将制举等科一并算上,每年到长安应试的,二三千人是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