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秋闱(第3页)

 他在为别人的明天而倾尽所有。

 而他自己却放弃了科考。

 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甚至被很多人称为‘文曲星下凡’,可他却宁愿待在那个小小的县城,甘愿‘埋没’!

 这难道就是他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嘛?

 他是觉得若一个县都治理不好,又何必走进朝堂?

 欧阳若水开始有些想念那个总是跟自己唱反调的少年了。

 那个用一首诗‘骗’了自己一百两银子的少年。

 那个明知道自己是女儿身却还要在自己耳边做出那种动作的少年。

 那个在中秋文会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

 那个一说到银子,眼睛就会发亮的少年。

 父女二人都在静静的看着不远处的考场,都默契的没有说话,也都莫名其妙的同时想起了那远在安平县的少年。

 欧阳若水甚至都打算好了,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一定要去一趟安平县。

 ......

 数日时间,对于有的考生来说太过漫长。

 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却又太过匆匆。

 弹指一挥间,时间便已然悄悄溜走。

 考院门口人头攒动。

 考生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出考场。

 虽然大多都身心疲惫。

 更有个别甚至透支了精神和体力。

 但也能不时的看到几个面带喜色之人。

 痛哭流涕者亦有之。

 或许不必等到放榜之日,他已经知道自己并不在榜上。

 这一幕幕在大夏的每一个州每一个府上演着。

 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和残酷的漫长道路。

 千千万万的人日夜苦读,只有青灯和黄卷相伴,只为看到那一丝丝改变命运跨越阶层的曙光。

 无数的学子为此耗费了十余载甚至是数十载的光阴,更有甚者为此倾家荡产。

 他们屡战屡败。

 他们屡败屡战。

 他们有怨却无悔。

 全天下的人都明白,放榜之日那黄榜上的名字是何等的荣耀!

 而他们独自面对着深秋的凉风潇潇。

 扮演了衬托荣耀的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