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人生自古谁无死(第3页)

 祥兴元年(1278年)卫王赵昺继位后,拜少保,封信国公,后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三年,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明代时追赐谥号“忠烈”。

 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其诗风至德佑年间后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

 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文天祥的着作经后人整理,被辑为《文山先生全集》。

 ......

 文天祥于开庆元年(1259年)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时元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避兵。

 文天祥上书宋廷,建策建方镇分地防守,从民兵中选精兵,破格选用将帅。

 并请除杀动摇民心的董宋臣,未被采纳,辞官回乡。

 德佑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宋守将多降。

 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今杭州),他上书建议分全国为四镇,集中财力、军力抗元。

 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今属江苏),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今杭州西)。

 德佑二年(1276年)力请同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张世杰率京师军民20余万,与元军背城一战,宋廷不许。

 后一度被元廷扣押,北上途中逃至温州(今属浙江)。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

 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十一月,进军江西失败。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各地抗元义军和人民支持下,再攻江西,于雩都(今于都)击败元军,收复兴国(今属江西)及赣州、吉州的属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于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