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大明水军出场(第3页)

 刘巴回答道:“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怎么能教我去和一介武夫交谈?”刘备听闻后异常愤怒。

 东吴的张昭也曾和孙权谈论此事,张昭认为刘巴心胸过于狭隘,不应如此抗拒张飞。

 孙权则说道:“若让刘子初随世俗沉浮,为了取悦玄德而结交张飞,怎么能称得上是高士呢?

 礼示马超:马超刚投降刘备的时候,刘备很厚待马超,马超半生诸侯礼仪不当,经常直呼刘备的表字,关羽非常愤怒,请求杀了马超,刘

备劝解:“马超穷途末路来归附我,就因为直呼我的表字,而把他杀了,以后怎么面对天下。”

 张飞也劝解:“这样的话,用礼仪做给他看,他就明白了。”

 次日的早上大会,请马超来的时候,关羽张飞持刀直立在刘备两旁,马超环顾身边座位,不见关张,却看到关张持刀直立于刘备两旁,非常惊讶,从此再也没有直呼刘备的表字。

 次日叹气说:“我才知道为什么我会失败,直呼主公的表字,差点被关张杀了。”

 这件事裴松之认为,马超既然穷途末路归降刘备,接受了刘备授予的尊贵爵位,怎么会傲慢到直接称呼刘备的表字?

 关张直立刘备身后,马超就想到是因为自己直呼刘备表字等也不合理,所以裴松之认为不可信。

 ......

 书画争议:据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记载,张飞不但喜欢画美人,书法上更是擅长草书。

 《丹铅总录》中记载,涪陵有一刁斗铭,上面的铭文就是张飞所写。

 而张飞所佩戴的刀以及立马铭上的字,也都是张飞所铭刻。

 元代画家吴镇曾作诗对张飞的书法进行了高度评价,说魏国的钟繇、吴国的皇象在书法上的造诣恐怕都难及张飞。

 据传,张飞还会作诗赋,他迅游真多山时,有感而发,写下了《真多山游记》。

 但是,《三国志》中提及蜀人善书画者,仅一诸葛瞻。

 之后迄明初之各类书画着录,其重要而见诸《四库全书》者,如《采古来能书人名》、《书品》、《文字志》、《书断》、《述书赋》、《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墨薮》、《宣和书谱》、《书小史》、《图绘寳鉴》、《书史会要》,凡此诸书中皆未见张飞。而传世诸法帖亦罕及张飞之作品。

 因此,蔡东洲指出诸种所谓张飞作品尽属明人之伪作,张飞儒雅化为明人之“功劳”,惟在辨伪上犹可申论。

 此外,传说为张飞所作的《真多山游记》,诗中的“玉炉三涧雪”实为改编自《西江月》的词牌名,始创于全真教始祖王重阳,带有后起内丹思想,并非汉末魏晋之道教,应为后世伪作。

 表字争议:现知最早关于张飞其字的记载出自陈寿《三国志》,据《张飞传》《关羽传》等所述,张飞字“益德”,裴松之注所引并同。

 《三国志》为权威的正史,因此张飞字“益德”一向被认为准确无误。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四库本)卷九十九《张飞字益德辩》对张飞字“益德”还是“翼德”进行了考证,认为张飞字“益德”。

 清王鸣盛、梁章钜及今人余光中、流沙河、沈伯俊等均认为“益德”正确,“翼德”错误。

 不过,持此见者虽然人数众多,但核心证据仅为《三国志》。

 然而怀疑之声也有。清代牛运震《读史纠谬》(空山堂全集本)之《关张马黄赵传》言“张飞字益德或作翼德”。

 梁玉绳《瞥记》(清嘉庆刻清白士集本)云:“余案:《华阳国志》《水经注》《世说·品藻》上篇并作‘翼德’。

 岂近代刊本之讹欤?放翁集《涪州道中》诗自注‘郡境有张翼德祠’,亦作‘翼’。”梁氏的论述中充满了怀疑。

 民国徐兆玮《黄车掌录》引杨秉杷《杨氏杂录》:“

 《刀剑录》载,侯所用刀称翼德刀……然翼字与侯名合,《刀剑录》或别有所据欤?”鲁一帆《张飞字翼德考》认为张飞字“翼德”,不字“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