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帝业梦想是泡沫

第57章 夺嫡之争(第2页)

 世宗皇帝郭荣横扫六合,统一九州,立第四子柴宗训为太子,改姓为郭,其余诸子仍保留柴姓。

 从此以后,大周皇帝都是以郭姓为皇姓。

 而郭荣的第五子柴熙让,先是被封为曹王,后又被封为宋王,封地在郑州。

 元康之变时,金兵杀入汴京,将大周皇室全部打包押往北方,导致大周出现了权力真空,群龙无首。

 正是在这种紧张局势之下,代天巡狩的宋王柴俊,顺应天意民心,在临安称帝。

 柴俊继位后,却没有改变姓氏,因此备受诟病。

 也让世人觉得柴俊的帝位,不具有正统性。

 柴俊驾崩后,柴昊继位,相比父亲的软弱。

 柴昊的作风强硬,对内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对外虚以委蛇,麻痹金廷。

 这才有了此次的北伐大业。

 然而柴昊磨刀二十载,本以为出鞘之日,就是驱除鞑虏,光复中华之时。

 谁知还是功亏一篑!

 刘庆谈到北伐大业失败,捶胸顿足,很是痛心疾首。

 他们武德司为了此次北伐,也是倾尽全力,然而还是改变不了失败的事实。

 因为北伐失败的打击,加上被流矢击中,光烈帝一病不起,现在是太子监国。

 相比光烈帝的雄韬伟略,太子柴轩就差强人意了。

 光烈帝是坚定的主战派,而太子则是主和派。

 听到这里,王焱有些哭笑不得。

 头一次听说老子和儿子竟然是两个阵营的。

 如今北伐失败,朝廷里的鸽派势力抬头。

 据说太子已经谋划,等光烈帝殡天,便迁都临安,以避金人锋芒。

 “许指挥使是个什么态度?”

 王焱对于太子打算迁都的想法,自然是反对的,甚至是鄙视的。

 当然,他现在就是个十将,意见无关紧要。

 刘庆见王焱问起许慎的意思,玩味一笑道:“我家指挥使自然是反对的,随着陛下北伐失利,如今大周境内都不太平,各方宵小蠢蠢欲动,岭南的三苗、西南的土司、沿海的倭寇,倘若太子决意迁都,就是告诉天下人,大周软弱可欺!”

 “太子是未来的天子,他一旦下定决心,谁能阻止?”

 王焱幽幽一叹,对这位没有见过面的太子失去了好感。

 “嘿嘿,太子是指望不上了,但四皇子类父,有吞吐天下之志!”

 刘庆话锋一转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