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师兄龙平安来信

时间很快的来到了57年的夏天,李正阳顺利的从北京商科专科学校毕业。拿到了红星轧钢厂的报到证,宿舍里的三个哥们也都是各奔东西。

 张家业去了东直门下的一家粮管所,开始了与粮食为伍的日子;武向前则暂时回到了山东老家,听从老武的安排;而周强则被门头沟乡里留下,成为了一名办事员。

 李正阳这个时候正坐在在后海边上,手里正读着师兄龙平安的来信,看了之后内心是久久不能平静。信中讲述了师父师兄南下淮安,路途中的一些见闻,很多都是关于当今社会的,日子很苦但群众的热情是高涨的。

 龙平安师徒是春节后南下的,一路火车,汽车还有老乡的驴车,很多时候还要步行,辗转到了淮安。

 这个季节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搞农田水利建设,俗话说的“挑河工”。龙平安是亲眼目睹了很多的工地场景,有时停下来的空档,也会义务给出河工生病或者受伤的群众免费治疗看病,知道和了解了很多的信息。给师弟的信中也描写了不少的情景。

 在这个年代,修公路,做水库,开河道,做水渠,修梯田,建农场,架桥梁。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每个冬天都是农民们的主要任务,每年的出工都是上级按人头分发到户的,农村每个家庭和人口都会有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小水利是修修补补。大水利是做堤,挖河。生产队是记工分。现在的生产队都穷的叮垱响,吃的是高梁面或者棒子面,地瓜面窝窝头,水萝卜咸菜。春节过后的农村正是缺粮的时候,青黄不接的,去出工还能吃饱肚子,并多挣点工分。

 每天天不亮的时候,工地上的有线高音喇叭,就对着睡觉的地窝棚,大声的唱着东方红。很多人都是非常不情愿的起来洗漱,然后吃饭上工。直到晚上很晚的时候才回来,也不知道几点。

 这个时候没有机械,靠的全是人拉肩扛。几十个人一个大队,吃的是大锅饭,住的是窝窝篷。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多人累的回来脸都不想洗就趴地铺上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