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一个匠人而已(第3页)
“投石机有什么好高兴的?咱们军中不是也有吗?”刘能不明所以地问道。
诸葛亮立刻解释道:“使君,这你就不懂了。”
“魏国的投石机都是马德衡制作的,这东西可比我做的要好,之前就像弄两架过来研究研究,没想到这一仗居然一次性弄到了十几架,实在是意外之喜啊!”
“马德衡?那是谁?”刘能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不过他的疑惑却也让诸葛亮懵了,出声问道:“马德衡你们都没有听说过?”
刘能摇摇头,回答道:“没有啊,那是谁?”
诸葛亮只得笑着解释了一遍。
在诸葛亮的缓缓叙述中,三国时期第一发明家马钧的事情终于缓缓展现在了刘能的面前。
马钧,魏国扶风人,自幼口吃,不善言谈,但是这也让他能够专注在动手上面,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
早年长时间住在乡间,生活比较贫困,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马钧就改进了绫机,并因此而出名。
绫机是一种织造提花丝织品的机器,一共有一百二十个踏具,称之为蹑,织工用脚踏蹑管理织机,但是这玩意极为笨重,操作也极为繁琐。
不过马钧发现了这个问题,便改进了它,将一百二十个蹑简化成了十二蹑。
这样一来,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
使用新织绫机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受到了广大织工的欢迎,如今蜀汉使用的织机,就是马钧发明的。
他又还原了黄帝时候的指南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管战车如何的翻动,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南,深得文武百官的敬佩。
后来他还见到了被魏军缴获的诸葛连弩,马钧的评价是巧则巧矣,未尽善也,作之可令加五倍,不过这种改进办法一直没有流传出来,诸葛亮也不知道他打算怎么改进自己的连弩。
他还改进过投石机,可以连续发射,射程可达数百步,而且仅需两人操作即可。
当然,他最精巧的发明是一种叫做水转百戏的机关,这东西通过水力驱动,使其基础旋转,带动上面的玩偶活动起来,有的击鼓,有的吹萧,有的跳舞,有的耍剑,有的骑马,有的在绳上倒立,还有百官行署,真是变化无穷。
为此,他还被当时掌握魏国朝政的曹爽封为博士,专门负责工具的制作。
可以说,这个在三国演义里面没有半分戏份的马钧实际上就是三国时期的大发明家,甚至可以和诸葛亮齐名。
不过等诸葛亮说完,刘能却只是简单撇了撇嘴,说道:“一个匠人而已,算什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