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狄青的故事(第2页)

 曹彬也是说道:“是啊,官家说的是,我大宋如今就是这么做的。”

 刘能也是摇摇头,说道:“那不一样。”

 “朝廷今后以文御武,表面上是说害怕武臣谋逆,但实际上就是文臣想要掌握所有的权力,官家居中调和,不让哪一方权力过大。”

 “不过官家也是知道的,一朝之中,谁都不敢保证哪一任皇帝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在哪一任皇帝在位的时候,肯定是会偏向其中一方的。”

 “大宋是从五代乱世过来的,肯定不会偏向于武臣,那么绝大多数皇帝都会偏向于文臣一方,这就是今后文臣做大的原因。”

 “但是,一朝之中又不能没有文臣,所以想要从根子上解决文臣,这是不可能的,不过限制住文臣的权力,这倒是没有什么不可能。”

 “只要朝廷将粮草军饷之类的放在文臣的手中,等枢密院需要了再由文臣提供粮饷,也就可以避免掉文臣们的借口。”

 “而武臣之中并没有足够的粮饷掀起叛乱,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设置文臣监军,插手武臣指挥了。”

 赵炅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此时再议吧。”

 刘能看了看曹彬,无奈地摊了摊手,那意思很明显,曹彬的想法已经牵涉到了大宋皇家的利益,很明显已经没有机会了。

 再议就是让文臣也参与到此事当中,曹彬用脚后跟想想都能知道,那群文臣是不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权力的。

 曹彬却不愿意放弃,对着赵炅恭敬说道:“官家,微臣的意思并非要将监军全部驱逐,而是希望朝廷可以收束监军的权力,尤其是文臣监军的权力,只要让他们不要在军务指挥上胡乱插手便可。”

 赵炅看向曹彬,出声问道:“你是说,郭国华在胡乱插手军务了吗?”

 曹彬立刻有些尴尬。

 赵炅口中的郭国华,指的就是这次东路军的监军郭守文。

 但是郭守文虽然也提出过反对的意见,却是知军务的,并没有真正插手过曹彬的指挥,如果让他说是郭守文胡乱插手军务,那委实是冤枉他了。

 刘能看到曹彬尴尬,而赵炅的脸色越来越不好,不由得叹了口气,开口说道:“官家,我给你说两个以后会发生的事情吧。”

 赵炅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刘能的身上,眼睛死盯着他,希望听听他口中的事情会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危害。

 刘能缓缓说道:“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狄青,字汉臣。”

 “他是后世认为的北宋第一名将,幼时为了替其兄长顶罪,谎报了年龄,被朝廷罚刺配边军,不过他弓马娴熟,为人善战,很快便被提拔为了散直。”

 “当时西北发生叛乱,如今投靠辽国的李继迁的重孙子李元昊起兵叛乱,当时的朝廷便派遣他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前往西北作战。”

 “他作战英勇,连克叛军,很快便被提拔为了指挥,之后又是征战四方,连战连捷,从一个最普通的小兵,最终被任命为了枢密使,成为朝廷顶尖大员之一,被全天下称之为人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