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又是酒局(第2页)
“所以,那时候的长城早就破败不堪了,随便突破一下就能杀进来,那时候大明的主要防御力量是坞堡。”
“史书上记载过,都督佥事杨俊负责镇守独石堡,不过他只有五千骑兵,而也先来袭的时候整整有五六万骑兵,他也是胆小,所以便被吓跑了而已,这才让也先长驱直入的。”
李亚奇不屑地道:“那杨俊不也是杨洪的儿子吗?土木堡之变就是杨洪为主力做出来的。”
“就凭他?”刘能顿时不屑地道:“他不过是宣府总兵而已。”
“宣府总兵不就是当地最高军政官员吗?手里有兵马,想要做点什么事情不要太简单。”李亚奇也是立刻反驳道。
刘能喝了一口白酒,笑着说道:“这你就不懂了吧。”
“明朝虽然名义上总兵是当地的最高军政官员,但是你别忘了大明是有勋贵的,这些人镇守地方,他们才是实际上的当地最高军政官员。”
“当时的宣府总兵是杨洪,但是当地负责镇守宣府的却是成国公朱勇,而且朱勇从正统九年就开始在宣府镇守,在宣府已经待了至少五年了。”
“是吗?这种说法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李亚奇咽下口中的烤肉,出声说道。
刘能点点头说道:“对,其实你看大同的刘安就能知道,他身为广宁伯,就是负责镇守大同的,所以他才在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后亲自回京城报信而被下狱,其原因就是无诏私自离开大同。”
“原来如此。”李亚奇点了点头,说道:“那史书上记载的土木堡之变前,明军发现有明盔明甲的敌人在附近出没,这总没有什么问题吧?”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刘能利索淡然地道。
李亚奇翻了个白眼,说道:“哪里正常了?明盔明甲啊!那不就是杨洪派人偷袭了三大营吗?”
刘能顿时无语,说道:“杨洪当时在宣府守备,几个侄子都在宣府陪他,他儿子杨俊在居庸关躲藏,这种谋逆的事儿,他敢派外人去?怕自己死得太慢吗?”
“那你解释解释明盔明甲的问题。”李亚奇仍然不服气。
刘能笑着说道:“其实这事儿也很好解释的。”
“我问你,朱祁镇为什么会发动亲征的?”
“不是亲征,是查贪腐和倒卖军器。”李亚奇立刻纠正道。
“就算是查倒卖军器。”刘能立刻反问道:“你什么时候见过有皇帝自己去查案的?”
“这个嘛......”李亚奇想不出来了。
刘能笑着说道:“而且即便他想调查,为什么不把自己怀疑的对象召进京城,在自己的地盘查问,非得去人家的地盘查问呢?难道他就没有想过自己会遭遇到什么不测吗?”
“他就是没想到嘛!”李亚奇也是笑着说道。
“屁。”刘能立刻说道:“一个接受过完整皇家教育的皇帝,会考虑不到这种风险?”
“他之所以去宣府和大同,目的不是查案,而是为了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