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奋斗的蜗牛
第290章 海上发展和郑芝龙
清军第二次入关时,宣府和大同两镇长城守军,作战非常勇敢,也做了非常充分的战前准备。皇太极的军队既没有如愿攻下龙门、赤城和宣化,也没有攻下大同,就更不可能实现四路会师的局面。
所以,皇太极没有办法继续南下,只有搬师撤出了长城。应该说,皇太极军队第二次入关,并没有给明朝造成很大的打击和损失。
如此看来,暂时来说,大明还是很有实力的,陈平安压下造反的心思,还是很明智的。
既然大明还很有实力,陈平安就决定接下来的日子暂时不掺和大明朝内部的事情。
陈平安把目光放到了海上。
陈平安决定先到海外积蓄实力,就让大明朝自己瞎内耗去吧。
也只有大明朝的国力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才是陈平安走到明面上收拾残局的最佳时机。
既然要决定接下来要往海上发展,陈平安立马搜集了一番崇祯5年(1632年)7月这个时间点,大明沿海有什么势力。
说到明末沿海最大的势力,并不是西夷、蛮夷之类的外国人,而是郑芝龙。
郑芝龙是我们熟知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老爸。
郑芝龙有多牛掰呢,郑芝龙是明末时期东方海域最大的海枭,挂着郑芝龙正式旗号的中国商船,垄断了整个东南亚的贸易。
17世纪成为海上霸主,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在东方这片海域都被郑芝龙给打败了。
17世纪是指1601年1月1日至1700年1月1日。这一时期荷兰海上贸易繁荣,达到“海上马车夫”的鼎盛阶段。
直到17世纪末,在4次英荷战争中败给英国,荷兰才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又在陆地上败给法国,濒临亡国。
这个时期,正好是荷兰最强盛的时期,郑芝龙能打败这个时期的荷兰,独霸东方海域,足见郑芝龙之牛掰。
陈平安接下来要想在海上发展,最大对手肯定是郑芝龙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