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传山高路远月明

第33章 代办定居1(第2页)

 第二天一早,酒醒之后的曹廷义走出帐篷,看着基地上热闹的工作场景,脑中闪出各种念头,最后聚焦到一点,那就是这帮华兴人,是真的要长久定居的。

 将刚刚起床的黄平拉出帐篷,曹廷义急匆匆找到孟庆祥,说是有要事相商。孟庆祥见曹廷义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连忙叫上丁鹏,四个人就在附近的凉棚坐定,开始商量事情。

 曹廷义先是问起昨晚是否失言,孟庆祥笑着回答,酒后之言,算不得数,华兴这边并不当真。抬手给曹廷义和黄平倒茶,表示如有高见,尽管说来,正逢其时。

 黄平在下边拉着曹廷义衣袖,示意他不可冲动,曹廷义皱着眉头,也是思虑许久,才说出心中想法。

 按照曹廷义的看法,华兴人初到榆林港,便将周边军力一一打残,虽然强势,却也将崖州豪强得罪了个遍,到现在还扣着水寨和连珠寨的兵丁,根本就是将官府的脸面按在地上踩。如此作为,想要安稳定居,怕是难以如愿。

 昨晚一醉,黄平对华兴众人的好感度上升不少,随即对曹廷义的想法补充起来。实际上,燕朝官府对海外之人并不友好,尤其是海外归来的乡人,更是视为不服管教之徒,动则刑具加身,投入大牢,如有劣迹,处死者不计其数,若是有族人作保,也仅能混个监管居住,事事不得安宁。

 对于二人所言,孟庆祥吃惊非小,如此强盛之国,为何却对海外之人如此苛待。

 黄平叹了口气,表示燕朝国土虽大,但也负担深重。长达万里的海岸线,常有国人与他国不法之徒勾结,行劫掠之事,防不胜防,靡费甚巨。因此,朝廷多行禁海之策,也是被这些海外恶贼折腾的疲累不堪,才行此无奈之举,由此对海外之人,厌恶至极。

 曹廷义接过话茬,笑着说出自己意见。虽然官府对海外之人意见颇大,但在民间,却没那么多讲究,大家该做的买卖照做,实在赔的厉害,上岸劫掠,弥补些亏空,也属正常,只是由此一来,官民对立,互有攻伐,却成难解之局。华兴人如此大张旗鼓的返乡,怕是难以见容于官府,定居之事,更是难上加难。

 两个人各说一理,

直接将孟、丁二人搞得晕头转向,合着说了半天,生意肯定能做,但要想长久定居,那是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