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集贤殿试才(第2页)

 短短三天时间,便几乎将丁渭、夏竦一党尽数驱逐出朝。 

 调回曾被天后贬谪在外的王曾、范仲淹等一批大臣。 

 朝堂之上,瞬间又注入了一批新鲜的血液。 

 唯独首相吕夷简没有被贬。 

 以为自已可以安然无恙了,不想皇上退朝之后,和张皇后诉说刘太后一党往日如何把持朝政,欺君罔上。 

 张皇后忽然说了一句:“陛下,吕相不也是太后的拥趸么?” 

 赵桢闻言,猛然惊觉,第二日上朝,便将吕夷简罢相,调离开封。 

 吕夷简当场都蒙了,事后才得知是张皇后在皇上面前进了谗言,遂怀恨在心。 

 赵桢随即任用王曾为首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大宋朝,顿时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时光飞逝。 

 不觉过了两个月。 

 在包拯治理下,汴梁城内,一派繁华安定。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称道。 

 话分两头。 

 李宸妃入主后宫后,每日闲来无事。 

 先帝真宗赵恒,共六个儿子,除赵桢外,其余夭折。 

 共有两个女儿,一个大长公主升国公主,一个是惠国公主。 

 八公主惠国公主十九岁,性格却恰恰相反,刁蛮任性,不爱学习。 

 两位公主对太后都格外敬重,是以太后也格外喜爱两位公主,犹如亲生女儿般看待。 

 大长公主又名七公主,小了皇上两岁,今已二十三岁。 

 天资聪慧,少有才学,最擅诗词文章。 

 常自言,若为男儿身,也是个状元。 

 故而立志要许配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 

 当初刘太后有意让她和首相吕夷简联姻,可升国公主得知吕夷简之子乃名不副实的庸才,反对这桩婚事。 

 此事便不了了之。 

 如今李太后见她已老大不小,也替她着急。 

 心里猛然想到,开封府府尹包拯如今将近三十,也尚未婚配。 

 她常念包拯替她平反冤屈之恩,又是个名扬天下的大才子,若能招赘他为驸马,也是一桩良缘。 

 这天,升国公主来向她请安,太后便趁机提及此事。 

 升国公主见太后要将自已许配给包拯,诧异不已,笑道:“包拯虽有青天之名,却只是进士出身,如何配得上

我?” 

 李后闻言却笑了起来,她在开封府多日,岂能不知包拯才学。 

 “公主差了,哀家最是了解包卿,他非但是个治世能臣,更是个博通古今的才子,其见识,当今才子,无人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