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大宋臣子全是契丹奴才(第2页)
竟趁机落井下石,在你背后捅腰子,一心想置你于死地。
这样的臣子立于朝堂,执掌国家大权,国家能兴旺发达么?
面对百官对辽人的卑躬屈膝,以及对包拯的口诛笔伐,刘太后终于不再沉默,勃然大怒道:“够了,尔等眼里可还有哀家和皇上。”
刘娥虽是女流之辈,可巾帼不让须眉,极有政治手腕。
执政十余年,百官对她都敬若神明,谁敢忤逆她的话,纷纷闭上了嘴。
就连嚣张的辽国使团,也不敢再说话了。
刘太后沉声道:“耶律将军,宋辽自澶渊之盟,结为兄弟之国,至今已三十年没有发生兵戈。”
“哀家也相信,耶律将军也不希望两国发生战争吧!”
“若当真开战,辽国能有几成胜算?”
大宋虽然军备不足,可人多势众,光是朝廷禁军,便有八十万。
而辽国总人口才三百万人,军队只有二十余万。
在以往的对峙之中,双方都各有胜负。
大宋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州,而辽国南下,也并没有讨到太大的便宜。
辽国也清楚,并不是大宋真的弱,而是崇文抑武的国策,以及大宋的文人贪生怕死,使得战斗力大锐减。
若真的大动干戈,只会是两败俱伤。
所以,对大宋而言,寄希望于花钱买和平。
而辽国方面也乐见其成,不用动刀动枪就有人给自已钱花。
只是,现在见大宋国力蒸蒸日上,富得流油,想趁机再敲诈一笔。
眼下,听刘太后忽然变得硬气,耶律斜轸也没有了方才的嚣张气焰,说道:“太后所言极是!”
刘娥道:“唇舌之战,只会影响两国的友谊。哀家让包拯给耶律将军赔个不是,此事便作罢,耶律将军以为如何?”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耶律斜轸自然不敢再说什么。
毕竟,他已经见识到包拯的巧舌如簧和胆识。
双方再坚持下去,他们讨不到便宜,只会迎来更多的羞辱。
想到这里,耶律斜轸道:“就依太后的意思。”
说罢,转过身来,双手交叉在胸前,等待着包拯赔礼道歉。
包拯虽有些不情愿,被人欺负了还要反过来赔礼道歉,这真是没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