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朝廷反应

 许奉,字奉生,淮州人士。 

 在此次滁州战事结束后,许奉被方永任命为了萧县知县。 

 许奉的才华不算出众,其爷爷曾经中过一个孙山举人,多少留下了些家底。 

 但到了许奉这辈,由于其父亲没有什么成就,家境已经开始败落。 

 许奉想要效仿爷爷科举光宗耀祖,但奈何他天赋似乎不高,始终无法真正理解八股要义,勤学苦练许久,字写的长进了不少,文章却还是中人之资。 

 再加上大熙考场多少有些黑暗,多年苦读的许奉甚至连秀才都未能得中。 

 年近三十,家中积蓄逐渐耗尽,许奉不得已和同窗一起摆摊卖字为生。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淮阴军到来。 

 一开始许奉只以为淮阴军是一股流寇,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朝廷剿灭。 

 但很快,许奉亲眼看着淮阴军一点点壮大,训练兵卒,招揽人才,击败朝廷,囤地积粮,割据土地。 

 势力发展的有模有样,绝非是普通的流寇可为。 

 后来,淮阴军首领发榜科举。 

 许奉咬了咬牙,决定参加。 

 再后来,许奉中了,但名次不高。 

 他被派遣为军中教习。 

 对于这个结果许奉多少有些失望,但再怎么说这也算是一个小官了,总比他在街头卖字要强的多。 

 许奉加入了军中,一点点教那些大头兵认字。 

 不同阶级不同理念的人相处在一起,一开始自然难以融合,发生了许多矛盾。 

 但后来随着许奉渐渐适应,也逐渐在军中立足,得到了士兵们的尊重,并结交到了许多朋友。 

 军中的士兵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大多淳朴可靠。 

 而且有很多士兵悟性很好,甚至让许奉汗颜。 

 其中有两个人还在教学中和他成为了非常不错的好友,一个叫何艾,一个叫高犁。 

 事后,许奉因为教学出色,得到了提拔,进入到了周栓的手下做事,负责一些文书工作。 

 偶尔还会参与讨论军略。 

 再后来周栓驻守扬州,许奉也一同留在了扬州负责一些政务。 

 再后来滁州等地平定,方永看过了许奉的履历后,亲自将他调到了丰县,担任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