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科考人才(第2页)
一些之前投降的县官,如宋应阁等人被充做考官,负责审阅考生的考卷。
他们将排除掉那些滥竽充数的考生,然后将其中有些能力的挑选出来,交给贾雨村和吴元审阅。
这次科考总计考生962人,在初次审阅过后,剩余189人。
贾雨村和吴元再次审阅,同时进行排名。
这次基本没有再筛人,只挑出了两份在言辞中有些倾向朝廷意图的卷子。
剩余187人。
说实话,这剩下的187份卷子中实在没什么惊才艳艳的存在,其平均水平也就是秀才左右,达到举人水平的都寥寥无几。
但奈何方永目前实在是缺人,他目前下辖的几座大城和几十个乡县都是在复用大熙朝廷原本的官员,然后再用军队对这些官员管制。
短时间内或许没问题,但时间长了,必然是一个祸患。
所以这些人现在也就凑合着用了,先顶上去再说。
很快,考生的考卷被排好名次送到方永面前。
方永拿起最上面的查看。
这是贾雨村和吴元拟定的第一名,算是状元。
“夫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自古国家之兴亡,恒系于战事之胜负。盖战事者,所以保邦定国,御外侮而安内乱也。然兵者凶器,非至不得已而弗用。
盖以杀伐为事,残伤生命,实乃逆天之行。故圣王用兵,必审时度势,明辨是非,以求师出有名,伐罪吊民……
然则,治国之道,岂徒恃兵威哉?盖以德为本,以兵为卫,方能保世滋大,长治久安……”
方永看着这份考卷思索了一番。
此人的主张偏向于保守,对发动战争的态度比较谨慎,但也并没有直接的表示反战,算是标准的儒生思想。
再看署名,海陵,金治。
海陵,姓金。
海陵并没有金姓的大族,此人应该是平民出身。
再看第二名的考卷。
“国之立,非以兵强,兵不强不足以保民。故兵者,国家之干城,社稷之屏蔽也……”
和第一名相比,此人的主张更加倾向于发动战争。
只是其虽然倾向开战,但大部分只是夸夸而谈,并没有写出太好的强国强军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