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贩马之途(第2页)
同时康宁帝下令,二人终身不得科举。
事后,走投无路的吴元和李昊毅然投入了反熙复明的队伍之中。
只是在康宁年间,朝廷虽然略有贪腐,但百姓尚能过得去,土地兼并不算严重,方永的祖父当时还有四亩水田过活呢,因此二人的造反之路自然不怎么顺利。
期间李昊眼看在大熙境内造反无望,便直接北上投靠了鞑虏。如今已经是女真最大的部落卡赫可汗手下的第一军师。
薛三带着吴元的信件来到草原,很快便得到了李昊的重视。
一番商谈之下,薛三用带来的大量的盐换取了足足三千五百匹上等战马。
期间为防止目标太大引起注意,薛三将商队化整为零,分成几十份,准备小规模的将战马运送回去。
由于山西大乱,官军正和反贼作战,薛三为防不测,便选择绕路从直隶行走。
路上,时常见到一队队逃荒的难民往山西方向走去。
薛三对此非常好奇。
怎么直隶的难民不去京城逃难,反往正在战乱的山西跑?
薛三拦下一个难民。
这是一个怀里抱着娃娃的老人,薛三给了对方一张饼子,询问对方原因。
那老人感激不尽,他恳求着说道:“大老爷,您再可怜可怜俺,俺怀里的孩子饿的久了,能不能让俺先喂了孩子再说。”
薛三自无不可。
老人将饼子撕成小片,含在嘴里浸软,然后喂给怀里还在襁褓中的小孩。
此时哪里还有什么卫生不卫生的。
那小孩明显饿极了,已经没有力气哭喊,只是本能的一口口吃着饼子。
喂了大概有八分之一左右,老人把剩下的饼子珍重的包了起来,又舔了舔手上的渣,这才顾得上和薛三说话。
老人开口说道:“大老爷您有所不知,俺这样的不能去京城,若是那青壮的,身手好的去京城倒是可以,俺这般岁数,又上了年纪,是去不了京城的。”
薛三闻言很好奇,这去京城怎么还有年龄之分,若论距离长短,山西不是更远吗?
老人解释道:“不是因为距离长远,是俺岁数大了,身手不好,躲不开朝廷的火炮、利箭,因此到不了京城。”
薛三闻言愣了数秒。
“火炮,利箭?”
老人点点头道:
“您不知道,京城周边的县城都有大军驻守,遇到逃荒的就开炮放箭,那些年轻的身手好,钻树林,走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