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我爱番石榴
第356章 来到丙一班(第2页)
参加县试的血统,需要在户籍所在县礼房报名,报名时需要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身高相貌等。
还需五名学子互结,再有本县廪生出结作保,保其是本县之籍贯、且出身清白,不会作弊,方准报考。
元盛将胳膊搭在孙高阳的肩膀上,“谢谢姐夫,不过我一路走来,大家都在议论我作弊,恐怕没人愿意与我们互结。”
孙高阳看元盛说得云淡风轻,心中佩服,“元宝,他们说的那些话你别放在心上,这段时间我也有两个交好的朋友,五个人我们已经有了四个,就差一个人,等下咱们再去班里找上一位同窗,应该没什么问题。”
“为我们作保的廪生也找好了,是老师王宜春介绍的,就是石鼓书院的范志远。”
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廪生一般取院试前十名。
元盛点了点头,“好,姐夫,那我们现在就去教室,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同我们互结。”
元盛和孙高阳来到丙一班。
孙高阳两个朋友孙毅和王尚春迎了上来。
孙毅是学童考试第三名,曾带元盛和孙高阳参观过石鼓书院。
当时,山长马明博指明元盛仅蒙学四个月,便取得学童试第一名时,他就在现场。而且,通过简单的交谈,他也见识到元盛的气度。
所以,当书院开始流传元盛的学童试,是作弊得来的,他完全不信,还帮元盛说了许多话,但是大家根本不信。
王尚春则是孙高阳后来交的朋友,王尚春也是农家子,并且年龄十八岁,是去年通过学童择优考试进来。
由于王尚春的出身与孙高阳相似,孙高阳又像兄长一样,二人很快成为了朋友。
王尚春并未见过元盛,但已经听过了许多关于元盛的传闻,或者极其天才,或者极其废材。如今一见,发现元盛十分英俊,眼神从容淡定,与普通少年的眼神差异较大。